通达信专业版破解版|通达信专业版破解版Level2破解mpv

疯狂的第三方核酸检测生意经 或成下一个“口罩”

[复制链接]

人家印钞一年抵你攒40年 大放水时代带来万物暴涨》:根据目前的数据,美国联邦债务总额已逼近28万亿美元,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100%,而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也突破了7.4万亿美元。

答案当然是印钞。一旦拜登的拯救计划通过,美联储的印钞机又得加速转动。实际上,凭借着美元霸权赋予的超级权力,从去年3月份开始,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就开启了疯狂的“印钞”救市计划。




catbg02.gif 热点聚焦
1611821185248091.jpg



人家印钞一年抵你攒40年 大放水时代带来万物暴涨
【研究员】:wh

要知道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美联储用了3年多时间,经过4轮量化宽松,才将1万亿美元扩张到2012年末的2.85万亿美元。美联储买的政府债,现在已经占到了美国生产总值的20%。拿2019年世界各国GDP来比较,美国去年3月份一口气印的3万亿美元,相当于世界GDP排名第5的英国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博览财经特稿】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蠢的年代;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这句名言,似乎适用于每个时代。

1.9万亿美元,拜登的“第一把火”

拜登在当地时间1月14日晚公布了一项刺激法案,总规模达到1.9万亿美元。这个法案名为“美国营救计划”,拜登希望给美国家庭和企业提供额外的财政支持,直到新冠疫苗在美国普及。

1611821209550749.jpg

为什么要这么做,用拜登的话来说就是:“美国的健康正处于危险之中,没有时间再等了,我们必须行动,现在就行动。”

坐在家里就能白拿钱,美国民众肯定高兴。特朗普估计就得哭晕在厕所了,自己省下来的钱,给拜登做了嫁衣。

根据目前的数据,美国联邦债务总额已逼近28万亿美元,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100%,而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也突破了7.4万亿美元。

实际上,凭借着美元霸权赋予的超级权力,从去年3月份开始,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就开启了疯狂的“印钞”救市计划。

疫情一开始,美国就释放了3.7万亿美元,到现在已经释放了7万多亿美元。

拿2019年世界各国GDP来比较,美国去年3月份一口气印的3万亿美元,相当于世界GDP排名第5的英国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这就是美元的“钞能力”。一切的源头,只因美元的世界货币属性,谁让全世界都认美元呢。

大放水时代,万物暴涨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国家在短时间内疯狂印钞,本国货币会迅速贬值,物价会迅速飞涨。

但尽管年年疯狂印钞,美国从2000年至今,物价通胀水平基本保持在2%左右,在2000年的前几年,美国甚至保持了0通货膨胀。

超发的美元要输送到全世界很简单,就是海量进口外国生产的各类商品。最后,美国购买到了全世界劳动人民的生产成果,而其他国家手里多了大量美元。美国继续印钞,其他国家手里的美元很快就贬值了。

美联储放水,华尔街在全球无压力轻松做老板,其他国家肯定不能坐等被收割,所以也会跟着放水,印钞、增发债券、降低利率……所以,你会看到,疫情以来,大家都在放水,全球成了“一片汪洋”。

9个月,抵过去5000年,你想想,这水得有多大!全球大放水的结果显而易见——我们进入了一个万物暴涨的时代。

股市在涨。拜登上台后,市场预感到更大的经济刺激即将到来,标普指数再创新高,站上了3800点。

楼市在涨。在中国,深圳、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房价继续拉升。在最近的上海,甚至有学区房一月之间涨超20%。1月10日挂牌的梅园二街坊仅37.72平方米的1985年建“老破小”学区房,单价已经高达19.8万元/平方米,直逼汤臣一品。尽管如此,近一周该房已有九组中介带看9次。

仅仅两天之后,比特币又急转直下,下跌近1万美元,但很快又拉升至4万美元。

水流不均匀

先来看一个数据。在2020年二季度,北京豪宅成交量同比增加55.6%,上海同比增加63.5%,深圳同比增加83.8%,均创下2018年以来季度销量新高。

就是这样的豪宅,开盘遭到了疯抢,富豪们为了抢房,甚至当场大打出手。许多人第一次见识到,有钱人买房,真的像买白菜一样。

除了豪宅,有钱人还在买豪车、买高端保险、买理财、买股票,他们的生活似乎并未受疫情太多影响,甚至越来越好。和豪宅售楼部一样,在奢侈品店,在豪车4S店,门口都排着长龙。网友感叹:“疫情这点风险,无法撼动这群有钱人。”

豪宅在狂欢,全国楼市占比高达80%的刚需市场,却一片凄凉。贝壳数据显示,2020年前8个月,66座城市中,新房市场累计成交套数同比下滑11.0%。房租的下跌更是明显,有房东甚至在微博上感慨:

银行的数据也在验证这个迹象。招商银行个人客户存款数据显示,不到2%的个人客户(金葵花)占有总财富近50%。另有不到0.06%的个人客户(私人银行)占有总财富近30%。

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这是真的。

大放水超发的货币并没有涌向普通人,而是变成了富人手里的筹码。富人又用这些筹码率先抢占了那些优质核心资产,实现了财富的增值。所谓的危机,对于有钱人来说,是机;对穷人来说,只有危。

2020年,美联储印了3.2万亿美元。做一个对比,你可能会更有概念,中国人民从1980年到现在,靠着辛勤劳动并付出了环境污染的代价,用无数的钢铁、袜子、毛衣、塑料玩具等,也就攒下了3万亿美元的外汇。

你攒40年,人家印钞只要一年。也许,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体,都笼罩着《新约·马太福音》同一个咒语——“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使他多余;没有的,要把他剩下的也夺走。”(来源:观点(ID:baobaobutong) 作者:迷人的X博士)




政经观察




新内阁没想得那么乐观 拜登调整中美关系面临三个挑战
【研究员】:wh

拜登执政后,中美关系究竟何去何从,现在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我想我们不妨再等一等,到拜登和他的团队真正进入工作状态后再来详细地讨论。在目前这个阶段,我们也许可以讨论一下我个人认为比较确定的东西。具体讲,我认为拜登今天面临着三个挑战:一是国内不团结,二是盟友不听话,三是中国不信邪。下面我来分别和大家探讨一下。


【博览财经特稿】美国挥别特朗普,迎来乔拜登,但事情可能没我们想得那么乐观。其实我们早就知道,对华强硬已经是美国两党的共识,下一个四年,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同时保持自己的发展节奏。

1611562835515948.jpg

1、政治正确。这个内阁确实是整个美国历史上最多元的内阁,男女相当,种族相当,有白人有黑人有拉丁裔有华裔甚至还有原住民,而且提名的交通运输部长是公开的同性恋。

2、建制派精英。他们基本都是建制派精英,他们代表了华尔街和跨国公司的利益,强调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同时极力避免冷战和脱钩。

一方面,中国现在是全球化特别重要的一环,没有中国全球化玩不转,起码十年以内玩不转,十年后可能也玩得不如现在这么好,因此建制派不会搞冷战和脱钩。

说起对华关系,来看一下两天前拜登就职前国会对4名新内阁成员举行的一场听证会,里面关于中国的内容很多,也比较强硬。

新内阁就职前,关键内阁成员将会在参议院各个委员会举行任职认可听证,这将是被提名官员正式进入新政府的最后一道门槛,有点像我们的组织部谈话。

1611562851208215.jpg

1611562860168713.jpg

他说:中国对美国的挑战“毫无疑问”是所有国家中最大的。我认为特朗普总统对中国采取更强硬态度是正确的,尽管我非常不同意他在很多领域采取的方式。但是在符合我们共同利益的情况下,既会有竞争,也会有合作。

其实布林肯的对华主张我们都知道:他不赞成中美脱钩,认为两国存在合作空间,最好可以联合其他盟友,以一种“强势姿态”和中国合作。

她说:中国是我们最重要的战略竞争对手,我们准备使出“全套工具”来打击中国的“非法行为”。中国利用“窃取知识产权”、“强迫技术转让”、“非法补贴”等方式削弱美国公司的竞争力。美国应该寻求投资基础设施和研发来加强自身经济,并与盟友合作,而不是单方面行动。

1611562880655870.jpg

1611563392299836.jpg

这位新国防部长其实擅长的是中东问题,中美远没有到热冲突的地步,说不定会和印度一起搞点事情,至于台海问题,还是要保持克制为好。

当然,拜登可能没有特朗普那么咄咄逼人,但是绵里藏针更难对付,我们之前说过,特朗普像拳头,而拜登是一张网。

继续休养生息,减少贫富差距,内需搞起来,新基建和科技创新不能停,然后美国越是围堵越要开放,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展开对外合作。

日前,在东方卫视《这就是中国》第88期节目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和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教授对拜登上台后中美关系的走向进行了解读。以下为观察者网根据节目内容整理的文字稿。

当外界纷纷猜测拜登将制定什么样的对华政策时,他本人在当地时间12月2日接受了《纽约时报》的采访,透露了涉及三个方面的观点。第一,他认为最好的对华战略是团结盟友一起对付中国。他说:“在我总统任期的头几个星期里,我将努力让我们和我们的盟友回到同一条战线上,这将是我的首要任务。”他提名的国务卿候选人布林肯也说:“我们无法单独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我们需要和其它国家合作,我们需要它们的合作,我们需要它们的伙伴关系。”

第三,他说:“为了更好地与中国竞争,我们需要一种杠杆,这种杠杆需要我们形成跨党派的共识,来推动某种美国过去采用过的产业政策,也就是由政府牵头的大规模研发、基础设施和教育投资,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中国竞争,而不只是在那里抱怨中国。”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拜登是公开主张采取产业政策的,这与我们国内一些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主张截然不同。

一、先内政后外交。拜登上台后,首先要关注国内的很多问题,包括疫情防控,经济恢复等。

三、美国要恢复与盟友的关系。为了对付中国,美国将加强与传统盟友的合作,会特别注重在意识形态和高科技领域和中国竞争。

拜登执政后,中美关系究竟何去何从,现在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我想我们不妨再等一等,到拜登和他的团队真正进入工作状态后再来详细地讨论。在目前这个阶段,我们也许可以讨论一下我个人认为比较确定的东西。具体讲,我认为拜登今天面临着三个挑战:一是国内不团结,二是盟友不听话,三是中国不信邪。下面我来分别和大家探讨一下。

1611563411226945.jpg

《经济学人》杂志上有一篇文章,其作者非常悲观。他说,美国两党都能同意的议题恐怕不会超出基础设施支出。连疫情的财政刺激问题两党现在还在争执,没有得出结论。所以现在美国分裂的状况是一届对着一届干,不同党派对着干,不同身份的人对着干。社会团结已经荡然无存。这是美式民主,或者“美国对抗式的民主”带来的必然结果。每个政客都要煽动群众斗群众,大家都越来越走极端,美国的民主也就越来越劣质化,而且看不到解决的方法。

他上台的时候,说过要大搞基建,恢复制造业。我们国内的一些企业当时非常激动,说要去美国大干一场。现在大家都知道了,美国的共和党、民主党都不是中国共产党,没有社会整合能力,也没有制度改革能力,更没有远见卓识的领导人。美国现在各种既得利益盘根错节,各种制度僵化死板。所以无论美国领导人,包括拜登,今天提出什么计划和口号,可能只是计划和口号,最终能兑现多少还真不知道。

但是美国今天的困境是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美国对盟友一呼百应的主导地位已一去不复返。如果美国今天回到世卫组织和《巴黎气侯协定》,而且还想寻求领导地位,人家会买账吗?历史经验表明,国家信誉一旦丧失,不知多少年才能恢复。此外,欧洲内部的形势变得日益复杂。欧盟与成员国之间、成员国与成员国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出现了各种矛盾,冲突不断。

美国在亚洲的盟友也靠不住。美国学者大卫·戈德曼不久前这样写道:“菲律宾在2020年2月单方面退出了与美国的联合防御协议。当我们在亚洲最老的盟友走到另一边时,我们应该扪心自问:究竟出了什么事?”RCEP的签署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成员中有不少是美国的盟友,比如日本和韩国。但大家知道,中日韩一直想打造一个自贸区,三国经济早就紧密连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美国一直进行阻挠,所以中日韩经济一体化一直磕磕碰碰。但这一次日本和韩国都抓住了美国陷入疫情困境和选举乱象、无暇他顾的时机果断签署了这个协议。所以中日韩能够在RCEP的框架下实现某种形式上的自贸区,这非常重要。

1611565601706701.jpg

新冠疫情袭来,中美两国政治制度和治理模式同台竞争,每天都在比较。孰优孰劣,一目了然。中国人民对自己的制度优势和美国的制度劣势的认知从来没像今天这么直接、深刻和清晰。我们从中国抗疫模式的成功和美国抗疫模式的溃败中,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最尊重生命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心胜,是一种民心向背式的心胜。赢得中国民心的是中国制度,失去中国民心的是美国制度。在绝大多数中国人心中,特别是年轻人心中,美国神话已经终结。我想这一切就是今天中国不信邪的真正底气所在。

拜登在竞选演讲中提到过美国面临的四大挑战:前所未有的疫情、前所未有的经济衰退、前所未有的气侯变化、前所未有的种族矛盾。他呼吁美国团结起来应对。应该说,他的这些判断是比较靠谱的。但现在看来,光美国内部团结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它需要国际,特别是中国的帮助。美国面临着的四种挑战中,我想除了种族矛盾,中国在别的几个方面都可以提供帮助。

鉴于美国国内高度对立的极化政治,我们不能排除一种可能性,就是拜登的执政很可能只是一个过渡阶段,四年后的美国可能还会回到“特朗普时代”,或者叫“没有特朗普的特朗普时代”。四年是非常短暂的,我们今天制定对美政策时应该未雨绸缪,要考虑四年后的美国会是什么样的美国。总之,我们务必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耐心。中国不信邪,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我们的对手正处于二战以来最不自信的时候,势力衰落得最快,也是最心乱的时候。时间在我们一边,历史在我们一边。

但是,美国选出了一个比较弱的总统,已经78岁了。他曾是奥巴马的副手,所以摆脱不了奥巴马的影子。此外,他还面对着一个巨大的、破坏性的“特朗普遗产”。拜登想纠正特朗普的那一套,支持特朗普的人就会给他巨大的压力。但要是不纠正,他自己那套就做不下去。再者,共和党在国会的势力实际上是上升了的。国会里的这些人基本都是极右,支持保守主义、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排外主义等,所以基本上都反华。要靠拜登来把特朗普这一套全改过来,进行大的扭转,我们不要奢望太多。

第三是国际组织。美国要回到多边组织中来没那么容易,要重新申请,而组织内的成员也要同意它回来。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国,所以拜登政府要跟中国商量,这也是一张大的王牌。

所以中美关系在走下坡路,但这个坡度比较缓,不是悬崖式的。如果我们让它不走下坡路,能够平衡在一个点上,那就更好了。要全面变好不可能。民主党里的强硬派是意识形态强硬派,共和党的强硬派是军事和经济的强硬派。我前段时间讲过,共和党跟我们打的是硬实力,民主党跟我们打的是软实力。所以民主党会跟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展开较量。

现在中美关系处在一个转折点上。如果拜登在组成内阁的过程中整个政策趋向稳定,虽然会有意识形态强硬派,(但)不会像特朗普那样无限制地乱打棍子,那么我们也会对美国的一些要求作一些让步。可如果他像特朗普那样无限制地、不分青红皂白地打击我们,那我们也会给他“回报”,不会让美国在中国获得好处。

我个人认为,总体上我们真的要有战略定力和耐性。经济是最根本的,现在美国想用各种方法来遏制中国,在经济这块是做不到的。中国的崛起是集四次工业革命为一体的崛起,我们可以向各国提供四次工业革命的产品、服务、经验等,美国做不到,所以想在经济方面对付中国非常之难。

美国要全面遏制中国是做不到的。很多人都说美国两党有共识,我认为他们是没有共识的。首先,他们在国内的资源分配上就是分裂的。如果要共同遏制中国,就要对美国的资源分配有一个共识,知道什么钱该花在什么地方。在军费上增加开支是很重要的一块。

再者,特朗普政府主张所谓的“产业搬回美国”,但现在看来,根本就搬不成。特朗普政府的经济委员会会长说政府应补贴搬家费,但企业不傻。搬了以后,从中国拆掉的损失是谁的?搬回去重新建要两年,工人培训也要两年。这样一来,四、五年就没有收入了,而市场又丢了,企业不就垮了吗?

1611565612799958.jpg

这也不是个简单的问题。由于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对这个问题,不同立场、不同认知的人,看法自然不同,雾里看花或执其一端也完全正常。

而以特朗普为代表的、对美国的伟大抱着迷之自信的美国政客,以及国内不少对美国的强大怀着不可动摇的仰视心态的某些学者和分析家,却不这么看。他们认为中国更需要美国,是美国帮助了中国发展,而一旦美国掐断与中国的经贸联系,中国经济将停滞不前甚至被打回原形。

特朗普张口闭口就是中国通过“不公平”贸易占了美国数千亿美元的便宜,中国抢了美国工人的岗位。他声称美国可以“轻松获得贸易战的胜利”,同时坚定地推动美国与中国经济“脱钩”,迫使美国制造业回流美国。

而今,特朗普要解甲归田了,带着对中贸易战惨淡的“成绩单”,和壮志难酬的遗恨。

贸易战两年来,在对中国出口大幅加征关税的情况下,美对中贸易逆差不降反增。2020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扩大,达到3169亿美元,上升7.1%;比贸易战之前的2017年增加了14.9%。中国重回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1611565641459525.jpg

报告同时警告:如果两国经贸摩擦持续升级,或者美国寻求与中国显著“脱钩”,会进一步冲击美国企业供应链和生产率,并对美国经济增长和竞争力造成长期损害。如果按此情景,预计未来5年美国实际GDP可能损失1.6万亿美元。

相反,美国企业在华投资热情持续上升。《中国商业环境调查》显示,大约7成的美国企业对中国未来5年的市场有绝对的信心。中国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月-7月,美国在华新设企业达860家,是外商在华新设企业最多的国家。据英国分析公司Mergermarket的统计,从2020年1月到10月美国公司在华并购投资增长69%,达113.5亿美元。

正如2019年100名美国商界、政界和学界领导人联名致特朗普的公开信所指出的:“美国将中国视为敌人,并使其与全球经济脱钩的努力,将损害美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声誉。美国最终可能孤立的是自己而不是北京”。

如果对比中美两国经济结构及透视中美经贸联系的实质,就会看清,中国经济是“实”的,美国经济是“虚”的。中国经济靠“实干”崛起,美国经济靠霸权在全球“寄生”。

但20世纪下半期特别是80年代以后,伴随全球化浪潮兴起,产业资本出于追求超额利润的目的,为了寻求成本低廉的劳动力和更大市场,美国制造业大规模地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产业链。

以至于面对疫情爆发,美国连口罩、呼吸机等基本医疗物品都不得不依赖中国。2020年,仅口罩一项,每一个美国人大约拿到了120个中国生产的口罩。

美国在疫情爆发以来推出一轮轮纾困计划,开启直升机撒钱模式,慷慨补贴民众和企业,资金来源都靠美联储无限量化宽松,表明美国没有什么难题是印钞机解决不了的。正如美国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曾说过的一句话,充分揭示了美国经济虚伪和欺骗的本质,极具反讽意味:“我们的每一支枪、每一艘战船、每一枚火箭,从根本上来说,都是用从那些吃不饱、穿不暖的弱势群体身上通过某种方式骗来的钱制造的”。

2020年在美联储天量放水刺激下,在疫情失控、经济衰退的形势下,美国股市上演了一场魔幻的资本盛宴与财富狂欢。2020年末美国股市总市值高达41.6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 GDP 的 211%,远远超过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前的最高点 167%。这表明美国经济已经高度虚拟化和泡沫化。

美国联邦政府本来就连年赤字,2020年又深陷疫情危机,经济疲敝,随着几轮政府纾困计划的巨额支出,美国联邦政府负债总额已高达27.4万亿美元,占GDP比重约134%。企业部门和家庭部门负债水平也相当高,企业部门债务总额达 17.5 万亿美元(2020年三季度末),约占GDP的92%,美国家庭债务总额达到创纪录的13.95万亿美元,约占GDP的73%。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美国巨大的消费市场成为中国物美价廉商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中国制造撑起了美国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中美两国逐步形成了“中国生产、美国消费”的经济关系模式。

制造能力无所不包,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完善的工业化能力,与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生产组织能力相结合,形成无与伦比的竞争优势,为世界创造物质财富。

我国还培养和锻造了规模庞大和素质优良的人才资本,享有全球最大的工程师红利,拥有9100万科技工作者,1.7亿人口受过高等教育。这些独具一格的优势,使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韧性和广阔的纵深,有能力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形势和各种风险的冲击和挑战。

中国经济的“实”是美国无法比拟的,在这一点上,可以说中国离开美国可以独立生存,而美国却离不开中国。你可能会说,美国照样可以从其它国家进口产品。但是由于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如果它不从中国进口,它将付出的成本更高。因为中国出口商品的物美价廉,创造了巨大的“消费者剩余”,使美国企业和家庭受益。

中国对美长期保持贸易顺差,积累了约3.1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其中包括约1万亿美元美国国债资产。这实际上也是对美元体系稳定的一种重要支撑。

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是任何国家、任何企业不容忽视的,也是中国无与伦比的竞争砝码。

进入“十四五”,我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扩大进口,正在迈向世界第一进口大国。中国超大规模的内需市场将成为驱动新型全球化的最主要动力,带动其它国家经济增长,使世界分享中国稳定发展的红利,使中国真正成为世界经济新的中心。

中国庞大且充满活力的市场,是美国企业无法忽视的。例如,通用汽车每年在中国的销量超过300万辆,是其全球第一大市场;苹果公司在中国的销售额占其全球销售额的20%,是其全球第三大市场;英特尔2019年在中国的销售额超过200亿美元,超过美国销售额的4倍;高通2019年在中国大陆和香港的销售额超过115亿美元;康明斯大约三分之一的发动机销往中国。未来十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三分之一左右,中国市场对于美国企业的全球成功越来越重要。

科技差距与“卡脖子”难题

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方面,我国还存在明显短板,面临被“卡脖子”的风险。操作系统、高端光刻机仍被国外公司垄断;高档数控机床、高档仪器装备等关键件精加工生产线的制造及检测设备,95%以上依赖进口;130多种关键基础材料,32%在我国仍为空白、52%依赖进口;高端医疗仪器设备、高端医用试剂、重大疾病的原研药、特效药基本依赖进口。

对于中美高科技竞争,我们既要看到差距,也要看到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追赶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我国科技创新正在加速取得历史性成就,重大创新成果相继涌现,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在衡量高质量科研产出的自然指数排名中,中国位居世界第二位。在世界创新指数排名中,中国位居第14位。

美国利用自己的科技领先地位,封锁和打压竞争对手,是违背自由市场和公平竞争的霸凌行为,不得人心,也违背科学发展的历史规律。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卡脖子”的行为必将引起世界各国的警惕。

收入下降不可避免地导致研发和资本支出的大幅削减,进而逆转行业的良性创新周期,削弱美国企业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切断对中国企业的供应,损失的不仅是中国市场和巨额收入,更意味着失去创新的源泉。没有来自最活跃市场的需求端对技术创新的驱动与支撑,美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将失去生命力。

美国的遏制和封锁,摧不垮勤劳、刻苦、智慧的中华民族,中国人民蕴藏的惊人的学习力、创造力、创新力将得到空前的激发。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别人越是封锁,中国人民的自主创新就越快。美国对中国的“卡脖子”行为,只会给自己逼出一个无法战胜的强大对手,最终断送自己的科技领先地位。

我们当然也期望中美能够形成竞争合作而不是对抗的关系,但这不是我们一方的愿望决定的。如果拜登新政府不改变贸易战、科技战的政策,继续对中国采取遏制与围堵的战略,中国也无需惧怕,我们可以更有底气,应对得更加自信、从容。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优势劣势从来是相对的,也是不断相互转化的。在中美博弈这盘历史大棋局中,历史的天平已经向中国倾斜。(来源:苏宁金融研究院(SIF-2015) 作者:高德胜)




社会热点




名校毕业生流向背后透露中国楼市一大玄机
【研究员】:wh

最受欢迎的还是华为,其次是腾讯,都在深圳,反倒没有看到上海的单位。阿里并不是多数北大才子的选择,因此从数据上看,去杭州的毕业生并不多。反倒是广州,因为是多数机构的区域中心,吸引了不少北大人。和复旦类似,北大毕业生最多的选择是政府机关和金融机构,而且选择政府机关的比例比复旦多得多。


【博览财经特稿】最近陆续有大学发布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很好奇一个问题,顶尖名校的毕业生。他们都去哪些城市工作?当地的楼市,随之爆发了吗?

近十年来的最大趋势是:之前狂吸毕业生的北京、天津等环渤海湾城市,正在被广深、沪杭,甚至中西部的成都、重庆、武汉、长沙、郑州等城市取代。

不同省份(城市)能留住顶尖毕业生能力差距太大

北大:在北京就业的占43.55%、广东20.62%、华东(不包括上海)11.73%、上海6.48%、西南5.17%。

复旦:上海就业占72.75%,其次是广东、浙江、北京、江苏等地。

南大:毕业生在江苏省(45.45%)、上海市(12.93%)、广东省(9.39%)、浙江省(8.22%)和北京市(5.93%)就业的最多,南京、上海和深圳成为南大毕业生最为集中的城市前3名。

中科大:在安徽就业的比例为23.3%,其次是去上海、浙江、江苏、 广东、北京等一线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西部地区相对集中在四川。

简单一看就会发现,不同省份(城市)能够留住顶尖毕业生的能力,真的差距太大了。

背后的原因也很好理解。广东、上海和浙江等经济发达的地方,能够给这些天之骄子,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

1611648744526487.jpg

1611648754709238.jpg

1611648769606824.jpg

互联网公司有拼多多(上海寻梦),招入了43名复旦毕业生,和腾讯一个数量级。不知这几名入职PDD的复旦才子最近身体可好,凌晨1点下班了没。

这让我想起去年毕业季,杭州余杭街道办招了8个人,全都是清华北大毕业生,还都是硕士、博士。

这两个街道,相当于华为、腾讯、大疆待过的深圳粤海街道,你说牛不牛?积攒几年最牛街道的基层工作经验,升迁快,你懂的。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北大毕业生就业第二选择竟然不是上海,而是深圳,第三选择不是网红城市杭州,而是低调的广州。

最受欢迎的还是华为,其次是腾讯,都在深圳,反倒没有看到上海的单位。

和复旦类似,北大毕业生最多的选择是政府机关和金融机构,而且选择政府机关的比例比复旦多得多。

河北省委组织部,招收84人;

四川省委组织部,招收41人;

河南省委组织部,招收24人;

浙江省委组织部,招收18人;

南方周末上述文章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体制外环境激变”、“体制内待遇提高”。

再加上外部环境动荡,稳定的工作开始散发迷人的魅力。不少单位甚至给清华北大毕业生开了直通车,只问了高考成绩就可以发offer,少了面试的煎熬。有的毕业生甚至说:“给的钱多,还不挑不拣,为什么不去呢?”

北京再不放下架子 清北人离京比例或进一步扩大

这些离京的毕业生,主要流向了广东和上海。2013年,去往广东的硕士生比例为11%,2020年达到21.2%。

如今,留在北京的本科生,比去上海的还要少。这可是在城市鄙视链顶端的北京。

为什么?户口,拦在清北毕业生面前最大的一道坎。

而大湾区的广深,不仅有产业、包容的环境,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更有宽松的落户政策,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北京高校毕业生前来工作、生活。深圳,还被称为北京的飞地,生活切换成本几乎为零。

北京再不放下架子,清北人离京的比例,可能还会进一步扩大。

这只是近10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变迁的一个缩影。如果把时间线再拉长到10年,把毕业生范围从尖子生扩大到本科生,会发现:

在泛长三角区域经济体就业的本科生比例也有所下降,从28%降到25.8%;

1611648831772807.jpg

1611648844916690.jpg

深圳那几年也远没有现在风光。当时,深圳开始“腾笼换鸟”,正处在转型衰退中。《新周刊》也把第四城的称号交给成都,而不是深圳。

再加上这几年强省会战略,中部郑州、武汉、长沙,还有成都、重庆等城市,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花样百出的抢人大战,把优秀的毕业生从北京、天津等地抢过来。

当然,来了广深并不意味生活就简单,同样需要打拼奋斗。去年华为招了一名华科大女博士,年薪156万。结果人家姑娘说:“156万放在房价都要10万一平的深圳市来说,感觉也很难做些什么。”

这些佼佼者,现在是当地楼市的刚需客,未来几年就是城市顶级豪宅的接盘侠,拉高当地房产最高价。

神仙买房的事情,我们普通人看看就好。至于有何借鉴,那只有一个:多赚钱,跟着这些尖子生选城市、买房。北上广深杭及其周边,大概率不会错!(来源:楼市黄大大 作者:江文华)




形势分析




严厉调控速度超预期 上海稳定楼市压力还很大
【研究员】:wh

调整增值税明显就是针对二手房市场了,接下来上海二手房的成交量肯定会减少,短期会降温,2改5直接增加了交易成本,特别是满2不满5的房子,增加的税费成本会比较明显。但满5房的房子没影响,目前上海贝壳上满2的房子是9107套,满2年的房子是4134套。剩下的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博览财经特稿】没想到上海调控这么快就落地了!因为头天政府还在否认调控,第二天就出来了!且有关部门的领导还在咨询易居研究院:上海楼市是否过热。所以连易居的杨院长都感觉很意外。

但对调控的内容也不是很意外,因为市场火热,迟早是要调控的,只是何时出来的问题,能补充的手段不外乎就这些,估计后面还会继续补充。

1611564711327557.jpg

1、严格执行住房限购政策。夫妻离异的,任何一方自夫妻离异之日起3年内购买商品住房的,其拥有住房套数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

不过深圳投资客的脑洞真的很大。深圳715后一些投资客为了破限购,先假离婚再假结婚,然后婚内更名,此类现象也是层出不穷,所以今天深圳再次出台调控补丁,要求婚内更名时,受让一方必须有深圳的购房资格才能更名。

所以说只要市场有“机”可乘,资本就会想尽办法钻空子,上海接下来的调控“补丁”预计不会少。

调整增值税明显就是针对二手房市场了,接下来上海二手房的成交量肯定会减少,短期会降温,2改5直接增加了交易成本,特别是满2不满5的房子,增加的税费成本会比较明显。但满5房的房子没影响,目前上海贝壳上满2的房子是9107套,满2年的房子是4134套。剩下的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2改5确实有利于缓解二手房市场库存危机。但是对于降价,我信心不大。

1611566359902396.jpg

而上海这次真正大热是从11月份开始,到现在就3个月时间,我认为需求是还没有释放完的。

都是一线城市,资金会横向对比价值的,如果价值被低估了,洼地就会去填平。所以你们可以看看上海这几个月涨了多少,来评估一下上海的房价未来的空间。

更主要的是,上海现在二手房库存太少了,2改5只会把税费成本转嫁给买家,因为现在打新很难打到,业主如果打不到新房的话,就不会急卖自己的房子,买家如果不出这个新增的成本,业主也不会愿意出。

另外,二手房交易成本上升后,很多人就会转头跑去买新房,所以后面上海的打新我估计会更火爆。

不知道上海的执行会怎么样,只能说说深圳的情况。深圳去年也多次说了要严防这些乱七八糟的资金违规流入楼市,而且还出了政策,比如刚买的房子,半年内不允许做经营贷。但钱还是不可避免的在变相流入楼市,现在深圳有些人是怎么操作呢?

不知道有多少人这么做,毕竟也没全部的数据,只是因为经常会接触这些金融公司,所以知道这么操作的也不少。这些钻空子的手段层出不穷,因为他们从银行借钱太容易了,利息又很低,所以大半年过去了,房价到现在也没见到下来的迹象。

下面是12月份上海打新的部分楼盘。

这其中其实有不少人是重复打新的,跟打地鼠一样,哪里有新盘就往哪里打,甚至全家有资格的集体出动。

优先满足“无房家庭”自住购房需求,这一点很明显就是有利于刚需了,所以上海的刚需,今年趁着政策利好,能打新就打新吧。

确实没想到,头天才传出来消息,次日上海就立马调控了,而且调控跟传闻比还加码了。原来预计在3月左右,两会开完,一般是各个地方调控的关键时期。2016年上海的调控就是3月25日。

但这一波房价的上涨,主要是因为货币宽松导致的,房价的估值如果没有完全修复的话,就很难掉头。

上海调整了三年多,上海需求真的积累了很多,目前库存又少,利率又低,大家手里拿着钱不买房干嘛去?有的人喜欢炒股,有的人还是喜欢买房。等到下半年,上海的需求逐渐消化完了,新房供应也逐渐跟上了,上海楼市自然就会熄火。(来源:樱桃大房子(ytdfz8) 作者:樱桃团队)





中国乡村去铁锈化必须丢弃“唯农化”
【研究员】:wh

谈到中国乡村,谁也回避不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最早进行改革的中国农村,改革了四十多年至今依然是最贫穷和落后地方,和城市的绝对差距越拉越大。如果借用他国的名词,用铁锈化来形容当今中国的乡村,再恰当不过。在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在指出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时,“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和“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列在突出位置。


【博览财经特稿】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有一个绕不过的“鸿沟”——日益扩大的城乡差别和城乡人口分布的日益极化。合理控制大城市人口的密度和规模、以加快小城镇发展来提高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了决策者和学界更多人的共识。

谈到中国乡村,谁也回避不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最早进行改革的中国农村,改革了四十多年至今依然是最贫穷和落后地方,和城市的绝对差距越拉越大。如果借用他国的名词,用铁锈化来形容当今中国的乡村,再恰当不过。在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在指出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时,“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和“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列在突出位置。

唯农化,中国乡村40年“改而不兴”的重要根源

空心化、边缘化和贫穷化,已是对当前中国乡村基本现状和主体特征的社会共识。说唯农化是乡村长期难以振兴、农民难以富裕的重要原因,根据何在?不妨看下面两组数据。

而造成中国农民穷以及他们和城镇居民收入绝对差距越来越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尽管中国不少农产品价格已远高于市场价格,但由于低效的劳动生产率和各方成本的提高,中国农民种田务农受益大大降低。在前几天举行的2021清华三农论坛上,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马晓河公布的一组数据足以说明问题(见下图):

从其研究及图表中不难看出,在2013年到2018年这七年间,由于农产品生产总成本上升,粮食、大豆油料和棉花亩净利润全部由正转负。其中三种粮食每亩总成本上升了6.6%,两种油料每亩总成本上升了7.8%,棉花成本上升到4.5%,大豆成本上升6.5%。成本上升最高的甘蔗和苹果成本,更是分别上升了12.2%和9.3%。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落后,导致中国务农效益和农民整体收入长期徘徊在低收入水平。根据马晓河的研究,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到2019年中国农村还有44130万人属于每人每天收入低于10美元的中低收入者,其中多达22063万人低于4美元。而在中国城镇居民中,只有20%的人每天收入低于10美元,人口约为16969万人。

充分凸显乡村多元价值和功能,乡村振兴才有根本保障

笔者曾去过一些欧美国家和日本等国的乡村小镇。无论是百人不到的村庄还是成千上万人的小镇,在发达国家的乡村,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极少。比如在法国、德国和瑞士等国的一些村庄,100人中真正务农的不超过5人。而其他95%左右的乡村居民,或是从事其他非农行业,或是退休后回归乡村小镇养老的人群。那么,这些小镇和乡村绝大多数“非农人口”靠什么谋生呢?

发达国家乡村这类以特色产业发展起来的经典小镇有很多。比如全球著名的好时巧克力的产地——美国的好时小镇,以打造国际高端医疗综合特区著名的日本静冈医药谷,连续三次获得“世界最佳水疗目的地”、有着“身心灵疗愈圣地”之称的泰国奇瓦颂养生度假村,日内瓦湖边世界闻名的集保健、娱乐、度假、会议于一体的旅游胜地的法国依云小镇等。美国加州有个风险投资基金聚集地——门罗帕克小镇,纳斯达克一半以上的高科技公司都有这个镇上的风险投资基金投资。而全球著名的美国硅谷,更是由一个个小镇聚合而成。

其实,早在两三年前笔者发表《乡村振兴,希望在城市中产阶级》和《中产阶级和十万亿级产业:乡村振兴加速器》等文章中,就专门从康养产业角度探讨了中国乡村可激活的多元价值。根据估算,全国城市将会有7710多万以中产阶级为主的中老年人,愿意从城市搬到乡村过田园般的互助抱团养老生活。另外,他们的到来还将带来为七八千万老人服务的养老产业链(如建筑、农舍装修、物业、家政、餐饮、休闲农业等)上的两千多万农村劳动力人口的回归,实现上亿人从城市到农村的“逆城市化流动”。这相当于在中国最薄弱和“不平衡不充分”矛盾最突出的地方,一下子“种植”了7700多万最迫切需要的“中产阶级”种子,使乡村振兴战略,可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模式“开花结果”。仅乡村康养产业的发展,预计就可带来11.565万亿元的资金投入。平均到每个有条件发展康养产业的县,至少吸纳城市养老资本投入120亿;平摊到每个有条件的乡镇,不仅一下子涌进了数千名的城市中产阶级,而且还可吸纳近10亿元的养老产业民间资本的投入。这就是乡村多元价值最生动的体现。

乡村功能和价值的多元化,可以围绕乡村的生产、生活、文化和环境等多维度进行研究和探讨。正如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教授所述:在多维度基础上衍生出乡村的生产价值、生活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等,维系着乡村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他认为无论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还是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的各个目标只有在遵循乡村价值的基础上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前面讲过,要大力扩展和挖掘乡村的多元价值,乡村的人口就不能唯农化,要让更多的市民可以“上山下乡”,通过以乡村人口结构的“升级换代”,在乡村“播种”上亿的中产阶级和先进生产力和文化的“种子”,这样才能使乡村振兴真正的主体——市场和民众,充分发挥不可替代的澎湃动力。如果我们依旧固守乡村只能有农民,实现不了城乡人口的双向流动,只能有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化大潮下向城市的转移,务农主体人口“386199”(妇女、儿童和老人)的结构就不可能真正的改变,三分之二务农人口老龄化(六十岁以上)现象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占据国土95%以上面积的乡村空心化、边缘化和贫穷化的态势就不可能扭转。

其实,在世界上发达国家,无论是欧洲诸国,还是东亚的日韩,甚至是以农业高度大规模机械化著称的美国,虽然从事农业的人口大大减少,但小镇和乡村的人口比例并不低。这也是它们城乡融合均衡发展的基础。这点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也有阐述。国内外的事实都证明:如果乡村的人气没了,包括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在内的任何美好的设想都是空中楼阁。

从城市回归到乡村中的“新乡村人”,绝大多数不可能成为从事农业生产的“新农业人口”。这些“新乡村人”的到来,只是整个乡村产业结构和社会系统革命性转变的一部分,他们是“新乡民”,但绝不是“新农民”。他们不仅带来了乡村现代化所不可缺少的人气,更可以带来的是城乡融合发展下全新的乡村产业。

首先是对到乡村田园抱团养老有巨大需求的人群。前面已经讲过,如果放开门槛大力推广实施,那么将会有七八千万以中产阶级为主的城市退休人群可以到乡村养老,并可“带回”两千多万养老产业链上“老乡民”的回归。这将是实施乡村振兴规模最大、见效最快的“播种机”;其次,是利用远程办公以及乡村低廉成本到乡村发展的创业者集群,包括到乡村和小城镇发展的各类技术人才、创业人群和大学毕业生等。按照相关部门过去公布的数据,这部分人大约有两千多万人;最后,是乡村新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带来的新产业相关人群,包括其所吸引的由城市回乡的新的“家门口的打工族”。这方面的人群估算有3000万人左右。

除民间自发自愿的“新上山下乡”以外,各级政府也应该有意识主动超前创造性地进行乡村人口和空间布局的“腾老换新,升级换代”。以全新的乡村空间设计,填补和优化乡村。在整合和保障村庄农民集中居住点的基础上,进行乡村空间人口和空间布局上“腾老换新”的全新优化,使新的产业和人口能成为乡村和县域实现新的腾飞和复兴的重要推手。县乡一级不必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打工“惶惶不安”,这是劳动力市场最正常不过的选择。但城镇化后农民留下的上亿亩可以整治的宅基地和农村建设用地,不应任其空置凋敝。应该在确保农民利益的基础上,为乡村新产业的发展、新乡民的到来,“腾老换新”搭建平台。创新乡村空间新布局。比如,要发展乡村的康养产业,就必须大力推进以康养型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为主的乡村全新的载体,为康养产业及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新的空间。

中国乡村要去铁锈化,真正实现现代化,必须丢弃“唯农化”。只有探寻全地域的城乡融合,方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载体、新平台、新模式和新动能强力发展。范式革命,才能真正实现乡村现代化。(来源:FT中文网 作者:沈晓杰)




社会透视




疯狂的第三方核酸检测生意经 或成下一个“口罩”
【研究员】:wh

在疫情消退后,随着检测机构数量增长,同一地区拥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分布趋于密集,各机构建立的检测能力不能对等匹配到同等的检测需求,又因无法走医保报销而缺乏价格优势,在需求低谷期对检测用户的竞争也就更大。随着各机构在线上渠道的营销战争愈发激烈,核酸检测供给过剩的号角正在吹响。


【博览财经特稿】2021年1月14日,翟某向河北省隆尧县卫健局报告喜讯,由他所在机构负责的新冠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无一确诊。

措手不及的隆尧县紧急采取防控措施。包括对涉及人员重新采样检测、对所涉地区封控管理,并向公安机关报案。

在整个核酸检测的需求增长浪潮中,第三方机构是一个微妙的存在。作为商业化团体,第三方机构改善了物资及检测能力匮乏的境遇,同时也将追逐商业回报的氛围引入检测市场。

1611649811290419.jpg

检测能力与检测需求不匹配。新冠疫情地域爆发、传播极快的特点,使疫区必须在短时间内进行范围极广的检测筛查。去年青岛疫情发生后,5天检测超千万人;今年河北疫情爆发后,3天紧急检测1025万人。

去年6月11日,北京市新发地疫情爆发后,检测需求急剧增加。餐饮、快递、医疗、学校、公共服务人员等群体均急需核酸检测。正是这一时期,北京市具备检测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大量生长,并承担了来自政府的大宗订单。

与口罩行情类似的是,第三方核酸检测是一项有利可图的生意。新发地疫情期间,一位做检测女总裁在微博抱怨检测价格:“棉签在舌根刮两下,一共就两秒钟,收费180元?”

以北京市为例,公立检测机构的政府指导价是120元,而第三方检测机构价格从110元至240元不等,价格的动态调整幅度更大。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口罩的倒卖营销狂潮在全网爆发。相关材料如KN95口罩机、熔喷布、鼻梁条等纷纷迎来价格翻倍。集中在产品端,原来几毛钱的口罩往往能涨价至5元以上。

在检测端,短期的疫情冲击缓和后,核酸检测正在向常规的商业体检靠拢。一位微信朋友圈的核酸检测表示,他所代理的检测机构价格为上门费500元,团体检测90元每人,个人检测130元每人。在发布核酸检测广告后,代理商每拉到一个用户,所得报酬是5元。

这是一种类似于淘宝客的营销模式,代理商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寻找客源,并从成交订单中分享佣金。

这意味着,需求集中、体量更大、能摊平检测人员和设备成本的团体检测更受第三方机构青睐。相比之下,个人检测需求具有明显的波动特征。如何将分散的检测需求集中消化,决定核酸检测作为商业活动的价值。

然而,网络预约检测同样面临结果不可控的问题。

对于这部分紧急检测诉求,第三方机构正在寻求通过类似VIP的插队机制,以收割用户的额外付费意愿。有机构提供380元的“优先检测”服务,号称出具检测报告只需两个小时。而另一检测机构表示,目前出具检测报告需要48个小时。从半年消费量看,优先级检测约为普通检测的2.82%。

这意味着,这一小部分紧急检测的需求通过额外付费的方式消化掉了。显然,这是在第三方机构自主定价机制下才能出现的服务,通过市场化的自主定价机制,核酸检测的商业属性被进一步放大了。

同样作为疫情期间的稀缺资源,口罩已经率先走下神坛。疫情爆发后,口罩紧缺的现状催动巨头入场。富士康在园区上了口罩生产线;中石化上了10条熔喷布生产线;比亚迪和上汽迅速投入口罩机研发;天眼查数据显示,国内口罩企业从疫情前的6000家暴增至6月底的7.4万家。

眼下,核酸检测市场似乎面临同样的前景。从第三方机构入场开始,核酸检测的商业化似乎变得不可避免。

而在疫情消退后,随着检测机构数量增长,同一地区拥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分布趋于密集,各机构建立的检测能力不能对等匹配到同等的检测需求,又因无法走医保报销而缺乏价格优势,在需求低谷期对检测用户的竞争也就更大。

去年,各地核酸检测政府指导价格出现普遍走低。这意味着,整条产业链的供需紧张局面发生改善,检测试剂、防护服、检测人员等要素紧缺的局面趋于缓和。

原因十分简单,随着全球范围的疫情控制、新冠疫苗接种以及检测技术进步。过去庞大的检测需求将持续减少,供需将进一步趋于理性。

此外,今年的原地过年倡议也令核酸检测需求大幅减少。职场人士商路(化名)表示,由于近期家乡疫情的持续发酵,他不得不取消了回家过年的计划。

对整个核酸检测行业来说,即便检测能力无法像口罩一样储备,但供给接近饱和、行业红利褪色仍然是无法逃避的现实。在各大互联网平台,核酸检测的营销狂热也将告一段落。(来源:新熵 作者:马戎)





1611649871558217.jpg
1611649858862700.jpg
1611649844665823.jpg
1611649798318344.jpg
1611649788586066.jpg
1611649771487392.jpg
1611566383187221.jpg
1611566374535694.jpg
1611564701150852.jpg
1611564689347757.jpg
1611564677301202.jpg
1611648819108904.jpg
1611648733642324.jpg
1611648714518535.jpg
1611565622807245.jpg
1611562869353153.jpg
1611562820510115.jpg
1611563011479476.jpg
1611821228727309.jpg
161182119962021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通达信专业版破解版|通达信专业版破解版Level2破解mpv ( 晋ICP备19002725号 )

晋ICP备19002725号

GMT+8, 2024-11-24 12:55 , Processed in 0.08020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X3.4

© 2021-20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