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达信专业版破解版|通达信专业版破解版Level2破解mpv

震荡期如何抓主线?707

[复制链接]
沪指冲高遇阻,震荡期如何抓主线?

过去一周,大盘延续震荡反弹之势,沪指再创年内新高,但冲击3500点未果。全周来看,沪指上涨1.40%,深成指上涨1.25%,创业板指上涨1.50%。结构上看,钢铁、创新药、光伏设备等板块涨幅居前,船舶制造、人形机器人、光刻机等板块领跌。

那么,沪指冲高回落后,后续行情将如何演绎?

市场反弹的双轮驱动

近期A股市场的阶段性反弹,本质基本面预期改善与产业政策的共振

从基本面来看,6月制造业PMI环比回升0.2个百分点至49.7%,尽管仍处收缩区间,但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PMI连续两月站稳荣枯线之上,显示产业升级领域的韧性正在增强。

从政策面来看,日前重磅会议明确要求依法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释放国家层面“反内卷”政策新信号,直接点燃了市场对中游制造行业供需格局改善的预期。

同时,两部门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催化相关板块强势反弹。更重要的是,创新药作为市场共识度较高的强势主线,其新一轮反弹行情也显著提振了市场风险偏好。

短期或有整固需求

沪指冲击3500点未果后回落,说明短期上行阻力正在加大。后市来看,大压力可能引发市场阶段性调整

一是“反内卷”政策落地节奏面临验证压力。本轮“反内卷”政策的核心在于通过抑制新增资本开支,优化中游制造行业的供需格局,而非单纯的去产量。其对行业格局以及企业盈利的影响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体现。目前中游制造板块行情尚处于政策预期阶段,后续需要密切跟踪政策落地节奏,以及相关行业产能出清情况。

二是经济弱复苏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比如从6月制造业PMI细项来看,新出口订单依然偏弱,显示外需压力仍比较大;同时高频数据显示,一二三线城市地产销售同比跌幅也进一步扩大。

不过,当前国内政策工具箱储备充足,基本面韧性较强,预计短线调整的幅度不会很大。反弹行情大概率在波折中继续前进

把握结构性机会

总之,近期A股反弹由基本面与政策面双轮驱动,市场风险偏好维持在高位。不过,短期市场需要消化情绪过热与政策验证的压力,沪指可能在3400-3500点区间展开震荡整固。

配置上,短期来看,“反内卷”政策催化下,电力设备、钢铁、建材等领域仍或有主题机会,并且随着政策细化落实,后市大概率还会有新的主题方向出现;中报披露窗口,具备高景气优势的方向仍有修复空间,比如传媒、通信、创新药等;另外,新消费(IP经济等)方向在经历阶段调整后,配置性价比凸显。

【机会前瞻】
央行发布《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业务规则(征求意见稿)》,跨境支付概念受益!

本周潜力题材

1、题材:跨境支付

关注周期:中短

市场催化: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业务规则(征求意见稿)》

核心逻辑:7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业务规则(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业务规则》(以下简称《业务规则》)从账户管理、业务处理、结算机制、风险管理与应急处置等角度对CIPS系统的运行规则进行了规范,是明确CIPS参与者的账户管理、注资、资金结算等详细流程的指引文件。此次征求意见稿的起草旨在对原有《业务规则》(2018年由中国人民银行印发)进行修改完善,以适应CIPS业务发展和功能升级的需要,并满足CIPS参与者拓展需要,提高CIPS参与者管理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业务规则》的修改更新了CIPS系统业务范围的表述,在原有“CIPS为其参与者的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等提供资金清算、结算服务”的基础上,新增“开展中国人民银行同意的其他业务”的表述。

此前跨境支付通已上线,中国香港率先落地。6月22日,跨境支付通正式在香港上线,标志着内地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已实现互联互通,今后两地居民可实时办理跨境汇款,具有实时到账、价格优惠、操作便利等优势。所谓跨境支付通,是指将中国内地快速支付系统与其他货币当局的快速支付系统连接,制定配套政策安排,为中国内地居民与境外居民间提供高效、便捷、安全的跨境支付服务。

与传统跨境汇款相比,与中国香港间的跨境支付通有效缩短了跨境汇款链路,提高了跨境汇款效率,从技术上支持参与机构为用户提供体验更好的跨境汇款服务:一是支持用户通过参与机构的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渠道,依托手机号码、银行账户等,线上发起内地与香港间人民币和港币的跨境汇款;二是支持经常项目项下一定金额内的便利化汇款实时到账;三是相关支付基础设施直接对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跨境汇款成本。

对CIPS系统业务规则的修改和完善,将进一步促进CIPS系统的推广,有助于加速整合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渠道和资源,提高人民币跨境清算效率。关注跨境支付服务商以及相关金融IT服务商。

关注方向:跨境支付概念

2、题材:芯片半导体

关注周期:中短

市场催化:中芯国际自主研发的“N+1”工艺已实现小规模量产

核心逻辑:据《湖南日报》7月4日报道,中国技术突破促使美政策松绑。中国半导体技术的快速迭代,迫使美国重新评估“技术封锁”策略的有效性。在芯片设计领域,华为海思麒麟9000S芯片实现7nm工艺突破,成为全球第三家掌握先进制程设计能力的企业;在制造环节,中芯国际自主研发的“N+1”工艺已实现小规模量产;在软件开发方面,华大九天、概伦电子等企业的模拟电路设计软件已进入国际主流市场。在前沿探索方面,“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实现“量子优越性”的突破。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半导体产业链正在摆脱“卡脖子”困境,美国的技术优势被逐步稀释。

这是官方媒体首次正式报道中芯国际自主研发的“N+1”工艺已实现小规模量产,说明我国在芯片代工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

中芯国际通过自主设计实现了N+1工艺的技术突破,成功规避了美国专利限制。这种“非对称创新”模式为国产芯片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在不直接挑战国际巨头技术壁垒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设计和工艺参数,满足特定市场需求,同时积累技术经验,为后续突破奠定基础。

N+1工艺基于DUV光刻机优化,通过四重图形处理(SAQP)和自对准双重成像技术(SADP)等创新,将12nm制程提升至等效7nm性能:性能提升20%,功耗降低57%,逻辑面积缩小63%;接近台积电N7工艺水平,且无需EUV光刻机,突破设备封锁限制。此举证明中国在缺乏EUV设备的条件下,仍可通过工艺创新追赶国际先进制程。

N+1工艺支撑AI加速卡、基站芯片等高性能计算需求,缓解国产大模型的算力瓶颈。

另外,7月5日彭博引述知情人士消息称,美国政府正在计划对马来西亚和泰国出口人工智能(AI)芯片例如英伟达晶片实施新的限制,原因是担心这些技术可能被转移到中国。

美国此举进一步凸显了芯片国产替代的紧迫性。

关注芯片半导体产业链中各细分环节国产替代的龙头企业。

关注方向:芯片概念、AI芯片概念、光刻机概念等

3、题材:AI算力

关注周期:中短

市场催化:英伟达GB300将于下半年出货

核心逻辑:富士康已成功斩获英伟达下一代GB300 AI服务器的最大订单。除富士康外,代工制造商广达、纬创资通、纬颖科技和英业达也已准备交付新款服务器。广达正在与客户合作测试和验证GB300服务器,广达的GB300服务器预计将于9月出货。

海内外大厂Token调用量增长迅速,推理算力需求快速增长。海外CSP厂商来看,根据2025年5月Google I/O大会数据,Google的Token月均调用量从2024年4月的9.7万亿增长至2025年4月的480万亿,增长50倍。根据微软FY25Q3电话会数据,Azure AI基础设施在2025年一季度处理了超100万亿Token,较去年同期增长5倍,其中3月份单月Token调用量达50万亿。国内互联网大厂来看,2025年5月字节火山引擎Token日均调用量为16.4万亿(月均508T),是2024年5月的137倍。海内外大厂Token调用量已出现明显加速拐点,推理端算力需求快速增长。

AI推理需求质变,成为AI算力增长新动力。相较于GPU,ASIC芯片可以在特定场景中实现低成本、高性能、低功耗,具备高专用性和高性价比特征。

云厂商普遍缺乏独立的SoC设计能力,因此大多与博通、Marvell合作,博通约在60%市场份额,而Marvell约为10%+。从市场规模来看,2023年ASIC市场规模约为66亿美元,Marvell预计2028年达到554亿美元,2023-28年CAGR为53%。博通公司预计2024年其SAM规模(包括ASIC和网络产品)将达到150-200亿美金之间,预计至2027年SAM规模将增长至600-900亿美元。

2024年,ASIC市场规模约为AI芯片的9%,预计2028年将达到19%。由于ASIC芯片的单价远低于GPU,约为GPU的1/5,随着Meta、微软逐步开始大规模部署自研ASIC解决方案,ASIC总出货量有望在2026年某个时点超越英伟达。

光模块(CPO)、铜缆(AEC)、PCB(电子布)、液冷、电源设备等环节全线受益,关注各细分环节的龙头企业,特别是进入北美大厂供应链的相关企业。

关注方向:光模块(CPO)、铜缆(AEC)、PCB(电子布)、液冷、电源设备概念等

4、题材:煤炭

关注周期:中短

市场催化:高温天气+反内卷

核心逻辑:高温天气刺激电煤消费持续提升,“反内卷”指引或使供给收紧。

过去一周,煤价小幅探涨,主要系“迎峰度夏”用煤高峰,电厂采购需求释放。

需求端:受高温天气影响,夏季电煤消费提升趋势明显。夏季高温天气持续,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测,4-9日,黄淮、江汉、江淮、江南、华南北部及河北南部等地将出现日最高气温35~38℃的大范围高温天气,部分地区可达39~41℃,接近或达到历史同期极值。受高温天气影响,电网负荷提升,带动火电出力增强,电煤消耗持续增加:截至7月3日,沿海8省和内陆17省终端日耗合计573.3万吨,周环比增加3.28%,同比增加7.52%。

供给端:煤矿生产恢复正常水平,短期供给有所增加,但“反内卷”政策端指引或使国内供给开始收紧。

1)进入7月份,安全生产月结束后,产地煤矿安监将恢复至常态化,并且第三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结束,产地煤矿生产受到的影响将明显减弱,供给将恢复至正常水平。

2)但是,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高度重视“内卷式竞争”和“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的背景下,国内煤炭供应或将开始收紧。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对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行部署,提出了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五统一、一开放”的基本要求。会议直指“内卷式”竞争治理,提出要加快建立健全基础制度规则,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市场准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同时,针对“统一政府行为尺度”提出了“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为遏制落后产能无序扩张,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发挥质量、标准支撑作用,以市场化方式促进兼并重组,加快淘汰炼油、钢铁等行业低效落后产能。

当前坑口港口煤价倒挂、进口煤价格优势下降且现货价格跌破长协价格,企业控产挺价意愿增强。随着天气转热,迎峰度夏的旺季需求释放,煤炭价格反弹支撑较强。

关注高股息、低估值的煤炭企业。

关注方向:煤炭

5、题材:反内卷

关注周期:中短

市场催化:中央财经委提出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

核心逻辑: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出“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同日,《求是》发文《深刻认识和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市场对于“反内卷”政策思路下相关行业供需格局改善的关注度明显提升。

本轮“反内卷”政策的提出,始于2024年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当时提出“强化行业自律、畅通落后抵消产能退出渠道”。此后,经过半年的实践与调研,去年12月12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政策力度升级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这意味着决策层发现行业自律难以达成目的,需要市场各方共同努力。刚刚过去的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针对企业侧首次提出“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口吻更加严厉;此外,也首次面向地方政府提出“规范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规范地方招商引资”、“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这三点要求。回顾政策演化脉络,可以看到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决策层对内卷形成的原因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逐渐形成了“反内卷”的清晰路线图。

产能过剩带来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价格水平承压,阻碍经济发展质量提升,是2015-2016年“供给侧改革”和当前“反内卷”的共性,但二者亦有较大不同。由于经济所处发展时期并不相同,当前我国产业结构水平已较10年前明显优化,出现“过剩”产能的行业自然有所不同,“供给侧改革”中主要受益的是中上游传统产业,本轮“反内卷”核心针对及受益的对象将是新兴优势制造业。

整体而言,在高层“反内卷”决心之下,随后续相关政策和规范陆续出台,供给侧调整思路和方式逐渐明朗,受“产能过剩”困扰的新兴产业将进一步夯实周期性底部,中期看行业竞争格局有望改善,头部企业盈利能力和抗周期能力均有望得到提升。目前相关细分方向估值已经充分计入“弱现实”、股价基本筑底,在行业景气悲观预期缓解后,股价修复确定性较高。

关注:1)光伏产业链(优先关注硅料、玻璃龙头企业)及受光伏β影响估值遭受压制的储能相关环节(如逆变器),锂电产业链,新能源整车,成熟制程晶圆代工;2)出现产能过剩的中上游传统行业,如钢铁、水泥、玻璃、瓷砖、部分化工品(涤纶长丝、聚酯瓶片)等。

关注方向:光伏、钢铁、煤炭、水泥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通达信专业版破解版|通达信专业版破解版Level2破解mpv ( 晋ICP备19002725号 )

晋ICP备19002725号

GMT+8, 2025-7-8 20:10 , Processed in 0.06649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X3.4

© 2021-20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