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达信专业版破解版|通达信专业版破解版Level2破解mpv

915大限+收购ARM:中国1.5万亿市值的半导体行业陷入被动

[复制链接]

915大限+收购ARM:中国1.5万亿市值的半导体行业陷入被动》:9月15日美国对华为的禁令正式生效,据悉,华为已经对外部环境已经做好了“最坏”打算,同时放弃了“幻想”,按照既定节奏,继续加大研发,推进业务向前。不论是智能手机还是5G基站,亦或者是芯片,华为此前已经表态不会放弃。
与此同时,据路透社消息,英伟达公司即将完成以超过4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过2700亿元)的价格从软银集团手中收购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这将在芯片行业造就一个超级大巨头。若英伟达收购ARM,意味着美国将牢牢控制半导体的上游。9月15日,也就是本周二,美国对华为新禁令将正式生效。在这个节骨眼上,华为甚至中国1.5万亿市值的半导体行业可能都会在某种程度上陷入被动。
而另一边几乎同一时间,据国外媒体报道,苹果公司已经宣布,2020年秋季新品发布会将在太平洋时间9月15日上午10点,也就是在北京9月16日凌晨1点开始,将推出支持5G网络连接的iPhone 12等多款硬件产品。
也就在9月15日,全面“断供”之前,据外媒最新消息,华为旗下海思近日大手笔包货运专机,赶在出货期限前把芯片运出,以缓解华为面临的芯片危机!
而作为《天朝“反攻”:TT拒绝微软、领导人再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最新信息显示,微软发布声明称,字节跳动已经拒绝了其对TIKTOK的要约。此前不久,我国自主研发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云平台上线。恰在此时,领导人在9月11日的科学家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推动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同时,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必要政策支持。
博览财经认为,这表明基础科学领域研究以及核心技术攻关将成为“十四五”的重点规划之一,有望迎来政策的进一步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期的几次座谈会上,领导人都谈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性——
在企业家座谈会上,领导人要求,重视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领导人强调,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
在科学家座谈会上,领导人特别强调,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而作为配合相关科技创新的“制度建设”,9月11日盘后,有消息称,首批上报的科创50ETF正式获得批复……



                           catbg01.gif                  热点聚焦
catbg02.gif                  



天朝“反攻”:TT拒绝微软、领导人再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研究员】:田文
编者按:最新信息显示,微软发布声明称,字节跳动已经拒绝了其对TIKTOK的要约。此前不久,我国自主研发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云平台上线。恰在此时,领导人在9月11日的科学家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推动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同时,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必要政策支持。 博览财经认为,这表明基础科学领域研究以及核心技术攻关将成为“十四五”的重点规划之一,有望迎来政策的进一步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期的几次座谈会上,领导人都谈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性—— 在企业家座谈会上,领导人要求,重视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领导人强调,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 在科学家座谈会上,领导人特别强调,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而作为配合相关科技创新的“制度建设”,9月11日盘后,有消息称,首批上报的科创50ETF正式获得批复.

                                 
1600044386266578.jpg
【博览财经分析】最新信息显示,微软发布声明称,字节跳动已经拒绝了其对TIKTOK的要约。与此同时,一份报告称,字节跳动可能不会将用于构建 TikTok 算法的代码移交给美国买家,其已将这一变化通知了美国投标人和有关部门。消息人士称, 字节跳动 "不会将源代码交给任何美国买家"。但是,该消息人士补充说:"美国 TikTok 的技术团队可以开发一种新算法",这表明条款的变更并不是任何购买该业务的人的主要障碍,但会增加新的障碍。
此前不久,我国自主研发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云平台上线。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表示,基于本源量子自主研发的超导量子计算机——悟源将面向全球用户提供真实的量子计算服务。据介绍,本源量子此次发布的超导量子计算云平台搭载6比特超导量子处理器夸父KF C6-130,保真度、相干时间等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恰在此时,领导人在9月11日的科学家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推动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同时,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必要政策支持。
1600044409708575.jpg
博览财经认为,这表明基础科学领域研究以及核心技术攻关将成为“十四五”的重点规划之一,有望迎来政策的进一步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期的几次座谈会上,领导人都谈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性——
在企业家座谈会上,领导人要求,企业家要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重视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领导人强调,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
在科学家座谈会上,领导人特别强调了原始创新的重要性。他说,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而作为配合相关科技创新的“制度建设”,9月11日盘后,有消息称,首批上报的科创50ETF正式获得批复,9月13日最新消息显示,首批获准发行的四只科创50ETF预计在9月15日发布招募说明书,并将在9月22日启动发行(发行速度很快)。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11日,科创50指数成分股总市值约1万亿,自由流通市值2831亿,如果首批募集100亿,那么从流通市值来看,将带来约3.5%左右的增量资金
领导人高频率的强调“加快科技创新、突破”
临近全年“圆满收官”的四季度,领导人的相关会议安排也是相当紧凑——
7月21日在京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
7月28日在中南海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
8月20日在合肥召开的“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
8月24日在中南海召开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等。
9月11日下午,领导人出席“科学家座谈会”,就“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听取意见。
为此《新闻联播》给与了近9分钟的头条报道。
博览财经注意到,这是继8月24日“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之后,领导人又一次就科学技术问题予以明确指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
……
而出席9月11日座谈会的,分别来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涉及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还有在华工作的外国科学家,包括——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
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左宁
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
北京化工大学特聘教授戴伟
……
据中国工程院官网介绍,徐匡迪今年83岁,长期从事电炉炼钢、喷射冶金、钢液二次精炼及熔融还原的研究。
姚期智,长期从事计算机科学和量子信息科学研究
施一公,结构生物学家,其主要学术贡献体现在对细胞凋亡调控机理的研究,系统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关键调控步骤的分子机制。
陈左宁(女),计算机工程技术专家,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先后参加或领导多台国产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研制工作,主持研制了多套国产大型系统软件项目,其中80年代领导研制了我国第一个与UNIX系统完全兼容的并行操作系统,在并行处理技术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博览财经注意到,在座谈会上,领导人强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特别是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其实,在不少重要场合,领导人都对科技创新提出了要求——
7月21日的“企业家座谈会”上,领导人要求,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8月20日的“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领导人指出,长三角区域要“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三省一市要集合科技力量,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尽早取得突破。”
8月24日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则提到,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大力培养和引进国际一流人才和科研团队”等。
而在9月11日的座谈会上,领导人就科技创新进行了更为系统的布局。他提到了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依靠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等。
领导人关注点的科技问题的要点
其一,领导人关注了科研选题的问题。
据新华网披露,领导人在9月11日的座谈会上谈到,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国防建设面临许多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我多次讲,研究方向的选择要坚持需求导向,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农业方面,很多种子大量依赖国外,农产品种植和加工技术相对落后,一些地区农业面源污染、耕地重金属污染严重。”
“工业方面,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部分关键元器件、零部件、原材料依赖进口。”
“能源资源方面,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70%以上,油气勘探开发、新能源技术发展不足。”

其二,基础研究。
在座谈会上,领导人提到,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
他要求,明确我国基础研究领域方向和发展目标;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创造有利于基础研究的良好科研生态。
“鼓励广大科研人员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让科学家潜心搞研究。”
“要加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建设,鼓励具备条件的高校积极设置基础研究、交叉学科相关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本科生培养,探索基础学科本硕博连读培养模式。”
“要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在数理化生等学科建设一批基地,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研究。”

同时,领导人还提到了国际科技合作。
“越是面临封锁打压,越不能搞自我封闭、自我隔绝,而是要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


                                 
                                           焦点透视
                 



915大限+收购ARM:中国1.5万亿市值的半导体行业陷入被动                 
【研究员】:田文
编者按:今年3月,波士顿咨询(BCG)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美国对中美技术贸易的限制可能会终结其在半导体领域的领导地位。 在报告中,波士顿咨询公司给出两种情况下的评估,第一种假设是“美国维持现有的对华出口限制和技术管制”,第二种假设是“彻底终止双边技术贸易、技术领域对华脱钩”。 测算的结果显示,在前者的假设前提下,影响将在2-3年后显现,3-5年后美国半导体企业从中国市场获得的营收将减少55%,全球市场份额下降8%,全球营收减少16%,研发投入下降13%-25%。 若第二种情况发生,中美出现“脱钩”,那么影响将在禁止决定作出后立刻产生,3-5年后美国半导体企业彻底退出中国市场,其全球市场份额下降18%,全球营收减少17%,研发投入下降30-60%。 报告中指出,无论是维持现有对华出口限制还是技术领域彻底对华“脱钩”,都将在未来几年导致美国半导体企业的全球市场份额和营收大幅下降。而企业收入大幅减少,必将导致创新研发投入不足,并在美国半导体行业造成15000-40000个高技术人才流失。

                                 
【博览财经分析】9月15日美国对华为的禁令正式生效,据悉,华为已经对外部环境已经做好了“最坏”打算,同时放弃了“幻想”,按照既定节奏,继续加大研发,推进业务向前。不论是智能手机还是5G基站,亦或者是芯片,华为此前已经表态不会放弃。
与此同时,据路透社消息,英伟达公司即将完成以超过4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过2700亿元)的价格从软银集团手中收购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这将在芯片行业造就一个超级大巨头。若英伟达收购ARM,意味着美国将牢牢控制半导体的上游。9月15日,也就是本周二,美国对华为新禁令将正式生效。在这个节骨眼上,华为甚至中国1.5万亿市值的半导体行业可能都会在某种程度上陷入被动
而另一边几乎同一时间,据国外媒体报道,苹果公司已经宣布,2020年秋季新品发布会将在太平洋时间9月15日上午10点,也就是在北京9月16日凌晨1点开始,将推出支持5G网络连接的iPhone 12等多款硬件产品
也就在9月15日,全面“断供”之前,据外媒最新消息,华为旗下海思近日大手笔包货运专机,赶在出货期限前把芯片运出,以缓解华为面临的芯片危机!
业内透露,芯片生产周期至少两至三个月,为赶在期限前将芯片运出台湾,部分华为供应商亦将之前产出、尚未封测的芯片运送到大陆。至于来不及运送的芯片,业界传出,华为旗下海思近日大手笔包一架货运专机,运走所有下单的芯片。业界推测,专机费用约600万至700万元新台币,且未计关税及两地机场地面费用,成本不菲。
消息人士表示,这等同于直接切断了与合作厂商的关系,而未来华为是否能继续跟这些厂商合作,谁也说不清楚,而他们只能报以最坏的打算。
通信行业分析师表示,华为“最后一代”的高端芯片麒麟9000备货量在1000万片左右,也意味着有约1000万台华为Mate40/Pro手机可以用上这一芯片,或许可以支撑半年左右。当备货用完后,华为手机业务,尤其是高端手机业务很快会遇到巨大挑战。
中国在芯片领域主要还是擅长设计,至于生产制造仍然是一大难题。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也坦言,“现在唯一的问题是生产,华为没有办法生产。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只做了设计,这也是教训。”
在美国对华为芯片实施“断供”前夕,华为打响突围战,发布鸿蒙2.0,阐述华为生态,明确表示明年全面支持手机搭载鸿蒙系统。
一个好消息是,“去年美国宣布制裁以后,华为发布的首款旗舰手机器件国产率不到30%,今年发布的P40旗舰机,器件国产率超过86%。”
在此背景下,许多投资者开始拷问A股的“华为小伙伴”——
对于投资者同时询问的华为订单占比情况,长电科技则并未给出正面的答复。但中报数据显示,上半年长电科技净利达3.66亿元,同比增长241.47%,远超历史年度业绩
一位关注华为产业链的机构人士表示:去年开始华为海思转了不少单到长电科技上来,比重应该增长不小。现在华为断供,中芯也传遭制裁,预计部分订单会受到影响。
剑桥科技表示, 公司与华为采用主芯片“客供料”模式合作,即华为提供主芯片(例如交换芯片),公司采购包括FLASH、DDR、电源芯片等在内的辅料材料。华为一直对该类主芯片进行长期备料,从而使得公司与华为之间的合作不受影响。同时,华为启动“国产化”替代措施,以华为海思的芯片替代美国交换机芯片,并且辅以韩国、台湾等存储芯片,来取代美国同类产品。
剑桥科技曾表示,其与华为合作的产品主要包括光接入终端PON产品及企业数据网的交换机、无线网络接入终端及物联网路由产品等。
华为的影响“立竿见影”
“限购”对中国台湾省的经济冲击同样明显——
“华为急单成为台湾出口创新高的主因”、“华为是索尼的主要摇钱树”、“断供华为将不可避免地对韩国半导体产业造成打击”,随着美国制裁禁令即将生效,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媒体和业内人士,近期愈发感受到华为对本地半导体企业的影响力。
据台湾《经济日报》9月11日报道,受益于华为近期的大量囤货,台积电、联发科等超过20家当地半导体厂商8月营收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岛内人士直言,华为订单已对台湾经济带来“立竿见影”的影响。
而以三星、海力士等厂商为代表的韩国半导体产业,在华为“急单”影响下,8月也脱颖而出,出口额同比增长超4成。《东亚日报》指出,华为已成为韩国存储芯片的核心出口对象,“断供”影响不容小觑。
据《朝鲜日报》介绍,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与华为的交易一直较为活跃。《韩民族日报》援引韩国证券界的分析称,华为去年在三星电子销售额中所占比例为3.2%,约为7.37万亿韩元(1元人民币约合173韩元),SK海力士对华为销售额占11.4%,约为3万亿韩元。《东亚日报》认为,华为作为韩国存储芯片业核心的出口对象,如果长期对其“断供”,将不可避免地给韩国半导体产业造成打击。报道还称,若“断供”华为,存储芯片价格的下降幅度也将加大
当然,日本也不会“幸免”。
《日本经济新闻》在报道中“哭诉”,对于占对华为零部件供应约3成的日本企业来说,美国禁令影响巨大。若禁令真的生效,仅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省的企业,就有近3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000亿元)的供应将停止
事实上,受美国禁令“伤害”的也包括其本国企业。今年3月,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报告警告,在半导体领域限制对华贸易甚至直接“脱钩”,将永久性损害美国半导体产业,并最终导致其失去全球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对美国负面影响显著
台湾出口表现都是拜华为拉货所赐
在美国政府接连出重手打压的背景下,在短时间内想方设法囤积更多的关键芯片,成为华为将业务继续下去的当务之急,而这让日韩和中国台湾地区半导体企业近期的业绩受益颇丰。
据台湾《经济日报》报道,受惠于华为拉货以及传统旺季效应,台湾地区上市的半导体厂商8月营收环比增长逾1成,同比增加13.21%,超过20家半导体厂商当月营收创历史最高纪录
岛内财信传媒董事长谢金河发文指出,华为订单已对台湾经济带来立竿见影的影响,8月台湾地区出口总量为311.76亿美元,环比增长10.6%、同比增长8.3%,是史上首次单月出口超过300亿美元。
“在这次疫情中,台湾出口表现可圈可点,也是华为带来的冲高效应。8月台湾电子零部件出口124.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1%,这都是拜华为拉货之赐。8月出口中,华为的急单约占10到15亿美元,这才是撑高出口创单月历史新高的主因。”他直言。
在具体的企业中 ,主要为华为海思代工制造Soc芯片的台积电8月营收达1229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287亿元),环比增长16%、同比增长15.8%,创下历史营收新高,前8个月营收同比增长31%。
岛内行业人士分析称,台积电8月营收创新高,显示海思急单密集在“最后关头”出货,特殊制程产能满载,扮演推升营收缔造新高的重要动能。
台积电2019年财报显示,华为贡献近400亿元人民币的营收,占比达14%为该公司第二大客户。虽然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曾坦言“不想失去华为”,但在美国封杀下该公司并未计划继续为华为供货。
另一家台湾芯片设计企业联发科8月营收同比增长42%,同样创下历史新高,当月合并营收达327.16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76亿元)。
事实上,联发科原本不在美国商务部5月公告的华为禁令范围内,但8月美国扩大禁令范围,进一步限制华为取得使用美国软件、技术与设备生产的芯片。随后,岛内传出,华为开始向联发科扩大拉货需求,希望能将下半年出货的产品一口气拉足
岛内人士指出,华为在8月的拉货力度几乎是能给多少就拉货多少的状况,因此带动联发科4G/5G手机芯片出货全力冲刺。另外,加上5G手机芯片拉货进入传统旺季,成为联发科营收新高的重要原因。
除台积电、联发科等知名厂商外,华为在岛内的芯片供应商联咏、敦泰、升佳、瑞昱与义隆电8月营收也都创下历史新高,半导体封测厂商与基板厂商运营也连带受惠,包括日月光、精材、精测、雍智等公司8月营收同样创下历史新高。
不过,台媒钜亨网以《华为急单效应是糖果也是毒药》为标题报道称,虽然岛内华为供应商短期受惠客户急单,业绩表现亮丽,但是9月15日后缺少华为订单后,其他客户能否填补华为订单缺口,将是影响这些公司未来业绩表现的一大变量。
一旦停止出货华为,联发科、台积电等岛内厂商将首当其冲,甚至会严重冲击台湾地区的出口表现。
相比台积电,联发科出货华为比重高,一旦停止出货,未来运营将面临严峻挑战,且冲击将比台积电大很多。8月28日,联发科对外证实,已经依照规定向美方申请继续供货华为,同时重申将遵循全球贸易相关法令规定。
随着华为急单告一段落,如何填补空缺成为台湾企业9月中下月后的当务之急。
日韩均认为“受影响巨大”
众所周知的是,半导体目前已成为一个高度全球化、分工化与合作的国际化产业,因此美国对华为禁令影响的不仅有中国台湾地区,日韩等国的半导体企业同样无法幸免。
《日本经济新闻》9月10日报道指出,在美国制裁禁令之下,仅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就有2.8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800亿元)规模的零部件面临供给停止的风险。
随着华为禁令生效日的迫近,韩国与台湾地区一样,半导体出口开始骤增。
9月11日,韩国关税厅发布数据显示,9月前10天出口额同比减少0.2%,而8月同期减少23.7%。这其中,无线通信设备、石油制品、汽车零部件出口表现低迷,但是半导体出口额同比增长43.2%。
从不同国家来看,韩国面向中国出口额同比增长9.7%,增速排名各国第一。分析师指出,韩国对中国半导体销售额增长,主要是华为希望赶在美国禁令生效前大量囤积芯片,这大幅增加三星电子、SK海力士两大存储芯片制造商的订单。
根据中国商务部9月10日发布的数据,今年1-8月,我国集成电路累计进口1.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3%,高于我国外贸进口17.6个百分点。商务部发言人高峰指出,作为全球电子产品制造大国,中国半导体需求量稳步上升,成为全球半导体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
而根据华为公布的数据,2019年其共从韩企购入11.85万亿韩元(约合683亿元人民币)的产品,主要由芯片、半导体制品及显示器组成,而该金额占据当年度韩国对华出口的电子装备总额的近6%。
在美国禁令压力下,《韩民族日报》9日报道称,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实际上已停止向华为供应存储芯片(DRAM)。报道还援引韩国证券界的分析称,华为去年在三星电子销售额中占比为3.2%,在SK海力士的销售额占比为11.4%。
1600044545390259.jpg
2020年二季度,三星和SK海力士在全球DRAM市场份额中占比超70%
韩国《东亚日报》报道认为,华为作为韩国存储芯片业核心的出口对象,如果长期对其“断供”,将不可避免地给韩国半导体产业造成打击,存储芯片价格的下降幅度也将加大。
在此背景下,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已向美国申请对华为出口许可。与此同时,韩国半导体业界有关人士透露,由于对现有主要客户停止供货,目前韩国企业正计划争取多元化的供应链,增加对OPPO、Vivo、小米等中国企业供货,以弥补“断供”华为的损失。
今年二季度,华为手机全球出货量首次超越三星登顶榜首,这背后无疑是对半导体零部件的巨大需求。《日本经济新闻》对此坦言,对占对华为零部件供给约3成的日本企业来说,美国禁令影响巨大。
根据华为2018年披露的92家核心供应商名单,日本企业入选11家排在美国和中国大陆之后,包括富士通、广濑、村田、索尼、住友电工、东芝存储等厂商。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在日本,索尼在智能手机图像传感器方面,对华为每年可能有数千亿日元的交易。报道直言,对索尼来说,向华为等供给的图像传感器是主要摇钱树。因此,索尼正讨论向美国政府申请向华为出口传感器的许可。
令人担忧的是,据《韩民族日报》报道,韩国业界有关人士对申请批准看法消极,称“在美国积极制裁华为的情况下,无从得知会不会批准交易,申请本身就需要小心谨慎”。
韩国出口管制及经济制裁专家、律师李秀美也表示,美国政府的基本方针就是不会向与华为相关的半导体产品发给许可,新禁令生效后,获发许可将变得更加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日企开始与韩企做法相同,寻求客户多元化。例如,液晶面板企业日本显示器(JDI)正在讨论向OPPO、小米和Vivo等其他中国智能手机厂商扩大供给。
面对美国封杀,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日前在座谈会上表示,美国现在对麒麟芯片的打压,对华为终端特别是高端手机业务会产生一定的困难,但是相信华为能够解决。他同时提到,华为会继续保持对海思的投资,同时会帮助前端的伙伴完善和建立自己的能力,相信若干年后会有一个更强大的海思。
今年3月,波士顿咨询(BCG)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美国对中美技术贸易的限制可能会终结其在半导体领域的领导地位
在报告中,波士顿咨询公司给出两种情况下的评估,第一种假设是“美国维持现有的对华出口限制和技术管制”,第二种假设是“彻底终止双边技术贸易、技术领域对华脱钩”。
测算的结果显示,在前者的假设前提下,影响将在2-3年后显现,3-5年后美国半导体企业从中国市场获得的营收将减少55%,全球市场份额下降8%,全球营收减少16%,研发投入下降13%-25%。
若第二种情况发生,中美出现“脱钩”,那么影响将在禁止决定作出后立刻产生,3-5年后美国半导体企业彻底退出中国市场,其全球市场份额下降18%,全球营收减少17%,研发投入下降30-60%
报告中指出,无论是维持现有对华出口限制还是技术领域彻底对华“脱钩”,都将在未来几年导致美国半导体企业的全球市场份额和营收大幅下降。而企业收入大幅减少,必将导致创新研发投入不足,并在美国半导体行业造成15000-40000个高技术人才流失。
1600044525430684.jpg
限制半导体对华贸易,可能会让美国失去在半导体领域的领导地位。


                                 
                                           背景参考
                 



岗位太多猎头不够用:只要你是芯片人才,多少钱都给!                 
【研究员】:田文
编者按:华为事件后,国产芯片被提上议程,大企业、资本都迅速涌入这个行业。 比如,联想已经投资23家芯片公司,小米也在加快芯片布局的步伐,从1个月投资5家,到10天投资3家。 据IT桔子的报告,2020年第二季度,芯片领域的投资交易高达46 起,总金额达到 304.5 亿元。 天眼查统计,从年初至今,新注册跟芯片相关的企业,超过2.5万家。 摆在芯片行业面前最现实的问题是,不缺钱,就缺人。 一家创业公司,就有一百多个岗位需求。还有正在扩张的芯片公司,计划将几百个岗位扩充到几千个。 越来越多的公司挖人不计成本,对于匹配度高的工程师,“雇主至少会给出50%的涨幅,甚至直接double(双倍)”。 公司通常会在招聘信息末尾写“薪资open”,而open意味着可以商量,暗示“只要你够好,多少钱我都出得起”。

                                 
【博览财经观察】美国一次一次制裁,国产芯片亟待补位。资本跑步入场,广发“英雄帖”,猎头入围,一场史无前例的芯片人才争夺战正在上演。
小李两个月接了200多个猎头的电话。他在华为海思工作,两个月前开通脉脉,想观望一下行情。不料刚开通,猎头的消息就蜂拥而至。最后不得不关闭了脉脉。有一个猎头,为了从他手里套取华为一个基层管理的联系方式,追了他好几个星期。
上海一家芯片猎头公司创始人透露,把简历挂在网上,只要2个小时,工程师就会受不了,因为一直会接到猎头的电话。
中兴事件后,国内对缺芯的恐慌开始蔓延,但当时大众的认知,还是造不如买的侥幸心理,华为一役,给所有人浇了一盆冷水。
国产芯片被提上议程,资本和猎头们都在跑步入场,广发英雄帖,一场史无前例的芯片人才争夺战开始上演。
无论是资本雄厚的大厂,还是创业公司,在挖人的时候都不惜下血本。一位资深芯片猎头称,遇到优秀人才,A公司出价100万,B公司就开价120万,到了C公司就是150万
芯片行业的人才争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激烈。
全世界都是猎头
3个月内,至少有50人猎头加微信,猎头群的岗位信息太多,已经屏蔽了十几个。
“我不想加你微信了,朋友圈全是你们猎头,怎么全世界都是猎头?”
晚上9点,芯片猎头小黄开始给工程师打电话,这个时候通常是芯片工程师下班到家的时间节点。她必须抓紧机会,否则就会被其他猎头抢单
被怼,是她和工程师沟通的常态。一天打40个电话,电话那头的工程师不是直接挂断,就是简单拒绝,只有3到5个工程师会随便问一句,“你帮哪个公司在招人?”
小许是前华为海思的一名数字芯片验证工程师。3个月内,他被加了不止50个猎头。猎头会建一个岗位小群,把目标工程师都拉进去,这样的消息群,小许已经屏蔽了十几个。
而即便经常被拒绝,但小黄没有放弃,她明白打得越多,希望越大。一位猎头总结说,不要放弃1%的可能。
华为事件后,国产芯片被提上议程,大企业、资本都迅速涌入这个行业。
比如,联想已经投资23家芯片公司,小米也在加快芯片布局的步伐,从1个月投资5家,到10天投资3家
据IT桔子的报告,2020年第二季度,芯片领域的投资交易高达46 起,总金额达到 304.5 亿元
天眼查统计,从年初至今,新注册跟芯片相关的企业,超过2.5万家
摆在芯片行业面前最现实的问题是,不缺钱,就缺人。
两年前,在华为做芯片验证的小刘还只是几个月或半年,偶尔接到一次猎头的电话,去年下半年后,电话变得密集,几乎每天1个。
芯片猎头公司的创始人张怡称,她在2020年招人的订单涨了3-5倍, “现在再有公司找过来,我也不确定能接得过来。”
毕竟公司甩过来的岗位,不是一两个。张怡透露,一家创业公司,就有一百多个岗位需求。还有正在扩张的芯片公司,计划将几百个岗位扩充到几千个
即使公司委托几家猎头公司同时招人,但一个优质猎头,每月才能满足3-5个岗位的需求。
远远无法满足芯片企业挖人的需求。

50%工资涨幅是最低标准
行业跳槽薪资平均上浮10%,对于特殊人才,有的公司直接给翻倍工资。
一位资深的芯片猎头称,为了抢夺最优质的人才,A公司出价100万,B公司就开价120万,到了C公司就是150万。
小黄在猎头公司工作多年,看惯了高薪挖人的戏码,今年的行情还是让她觉得不可思议。越来越多的公司挖人不计成本,对于匹配度高的工程师,“雇主至少会给出50%的涨幅,甚至直接double(双倍)”
公司通常会在招聘信息末尾写“薪资open”,而open意味着可以商量,暗示“只要你够好,多少钱我都出得起”。
在过去,芯片行业跳槽的薪资涨幅稳定在5%-10%,到20%就很了不起了。2020年,薪资涨幅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飙升,20%的涨到30%,30%的涨到35%-40%。
工程师小许感受很明显,过去工作4年,年薪40万的设计验证工程师跳槽最多涨8万元,如今,这个涨幅是最基础的。得益于15年的工作经验,猎头给许博匹配的薪资溢价在10-30万之间。
多位猎头们都表示,在之前,以阿里、华为、龙芯为代表的头部公司在挖人时显得相对冷静,超过一定价位,就不加了。
最近不一样了。比如华为,打破惯性体制,以2倍的薪资从上海微电子集团挖走多名工程师。上海微电子董事长因为这事,投诉到工信部,控诉华为欺负小公司。
中国公司挖人不仅在国内挖,还从芯片相对成熟的韩国挖。有报道称,一家著名的中国芯片公司正委托韩国猎头公司,寻找半导体蚀刻专家
在其招聘启事中,不止列举了最高薪资,工人子女住房、上学保障,还有一个特别注明,“将给予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的前工程师更优越的待遇”。
台湾媒体也报道,国内的两家芯片厂商,开出2-2.5倍的薪资从全球最顶尖的芯片制造商——台积电挖走数百名工程师。
无论是资本雄厚的大厂,还是创业公司,在挖人的时候都在疯狂加价。

芯片猎头不够用
工程师不够,芯片猎头也紧俏起来,猎头公司开始防止猎头被挖走。
工程师的岗位越来越多,芯片猎头开始不够用了。
受到疫情影响,经济震荡的房产、消费类猎头,纷纷转向芯片。不止是猎头,不少猎头公司直接调转方向,组建一个新的芯片猎头团队,挤进芯片行业。
撬动芯片行业,还有更直接的办法——从成熟的芯片猎头公司挖走芯片猎头。在他们看来,挖走一个资深的,到新公司带团队,一个行业的门槛就被打破了。一位芯片猎头透露,自己所在的公司已经采取相关措施,防止人员流失。
小黄也能感受到,同事的状态都很紧绷,去年只加班到7点,今年大家都会待到9点、10点。
因为“猎芯”的战场上,“狩猎”的不止是猎头。越来越多的公司鼓励内推——让工程师转介绍。一般的内推费用在1万左右,而有一家创业公司,直接给到4万的高价,“还只需要将简历放上公司。”
工程师们被丰厚的推荐奖励激发了活力,不少工程师会特意多加行业群,并在群内发内推消息,有些甚至直接挑明,“推荐成功,内推费分一半”。
多年前,一发招聘消息,就立马有工程师帮忙介绍。现在,工程师开始自己赚取这部分抽成。
猎头的工作越来越难做。虽然芯片行业的岗位增多了,但猎头的成功率正在下降。一家猎头公司说,“去年100个岗位,成交50个,今年200个岗位,可能只有75个。”绝对值上升了,比例却下降了。
猎头们更清晰地体会到,工程师不好聊了。在小黄的记忆中,两年前,她找过芯片制造的一线工程师,甚至管理层,“都非常友善”。但今年,她从芯片制造转向芯片设计领域,工程师们的反应都更加冷淡。
越来越多新猎头的加入,打破了行业的平衡。没有专业知识傍身的新猎头涌向工程师,在聊天过程中,还需要工程师的提点。
对工程师而言,这不是一个能给他的职业方向做规划的人,而只是一个销售。

创业公司?不去的!
1亿的投资不多,也不算少,但用来做IC,一个14nm工艺中等规模的IC,只够玩两次。创业公司,玩得起吗?
工程师小李接到过不少猎头转来的招聘,有腾讯、百度、头条,还有小米和vivo。小许也收到过不少创业公司的岗位招聘,但他们都不为所动。
对他们来说,稳定是第一位。
创业公司和互联网大厂都一样,未必能在芯片市场存活。因为他们比谁都清楚,这个行业的门槛有多高。
如果是芯片制造,一家制造厂商的投入资金,至少在百亿级,小许说“一个14nm工艺的中等规模ASIC,流片费用是千万投资级别起算的,即使低端一点的工艺,随便流一次片的费用也是百万级。”
比如中芯国际,2017年至2019年,中芯国际两年的研发费用在127亿元,但毛利率只有20%
如果只设计,不生产,对标华为海思,10年间投入5000亿元的研发费用。根据外媒报道,IBS的测算显示,10nm芯片的开发成本超过了1.7亿美元。而哪怕只做小型的FPGA芯片,成立几十人的小型团队,每年的投入成本也在上千万元以上。
这还只是进入芯片行业的第一步。
制造一块芯片,需要涉猎50多门学科,2000-5000道工序,包括设计、制造、封装三大模块。目前,最落后的是制造,制造中,最缺的是光刻机。而这台机器最重要的元素之一——镜片,都是手工打磨的。
上海微电子总经理贺荣明曾赴德国考察,被当地工程师“羞辱”。“给你们图纸,你们也做不出来。”贺荣明一开始很生气,事后他才知道,“同一块镜片,不同的工人来磨,光洁度差了10倍。”
回到中国,哪怕可以重金购买镜头,但核心的技术,没有掌握在自己人手中,这是最核心的关卡,也是国内目前难以逾越的鸿沟
真正做起来,烧钱的速度也不是普通创业公司可以承担的。以简单的8位MCU为例,走一次MPW的代工费用在20万元到30万元之间,如果算上前期研发的人力成本、IP费用,后期封装、测试等,总花费在100万元上下,而整个项目周期通常会在1年左右。
项目做下来,如果市场不接纳,就要重新来过,而创业公司可能失败几轮就破产了
趁热进入行业的创业公司,都是为了融资。“研发尚未取得成功的情况下,仅通过概念上的包装与宣传,其实是为了拉到更大投资方。”
哪怕是对于正在探索的小互联网企业,工程师也不抱有太大的希望。“至少要头部的公司,阿里、龙芯,才会考虑。”
在数十年的猎头纷争历程中,猎头猎向哪里,就代表哪个行业正在崛起。制造业如此,房地产如此,互联网也如此。
想要通过挖人来填满急速扩张的芯片行业,目前看来还是遥遥无期。
毕竟,要补的课太多了。(来源豹变 作者马慧)


                                 
                                           新视野
                 



“头部人才”都去了欧美,天朝为啥还能迅速发展起来?                 
【研究员】:田文
编者按:中国以前是追赶态势,所以对创新要求低一些,有工程师和企业家就足够了。 今后慢慢还是要往“引领创新”方向发展,创新不是以前那种拍脑瓜灵机一动,而是持续的研发和不断做技术突破。 几个知名的大公司,基本都在高薪雇博士们搞“预研”,也就是技术储备,今后估计越来越多的大公司也会意识到这一点。只有大家都开始花钱去投入研发,才会有需求,人才回国才有地方去,不然就算想回国也没地方去。 天朝后续想持续发展,也只能走这条路,而且扩大研发还有个好处,增加高收入技术工人,有钱人的钱大部分都消费到海外或者在国内买资产了,而只有年入十万到三十万这个阶层的人才能带动内需。 这个意义上讲,今年被各种卡脖子,长期看来可能不是坏事,至少打消了一部分人的幻想,从学界到企业,今后都得有自力更生的决心和行动。 六十多年来,国家就这么摇摇晃晃、险象环生,但是,就这么走过来了,就像有一句鸡汤文说的:回头再看,所有的困难,都是奖赏。

                                 
【博览财经观察】近期,一新一旧,两个问题引起我的思考——
新问题:以老美为代表的“瞎眼联盟”无底线的骚扰、阻碍天朝人员与相关当事国之间的人文、科技交流;
老问题:近日好几次的和朋友们触及到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中国这么多“高端人士”纷纷移民海外,每年那么多人才“流失”,国内还能好好发展吗?
如果是十几年前,第一次碰上这个问题的时候,有种由衷的寒意,觉得这个国家不会好了。毕竟最头部的人去了欧美,欧美只会越来越强,而我们缺乏人才,会不会一直被锁死在低位上
但这不十几年过去了,整体形势比我想象的要好得多,究竟为何是这样的“结局”呢?
人才是流动的
笔者公司的创始大佬说的,他说他刚毕业那会儿,谁特么想去一个初创小破公司啊,当时大家的梦想是去当公务员,当不上公务员,那就去国企当个正式职工,搞个铁饭碗。像他这种读个大学,最后进了个初创公司这事传出去,给人的感觉就像是逼良为娼
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初进国企的普遍也就那样,毕竟国企本身需要熬资历,而且大部分效益不太好,尽管整体比较稳定,他们这些“逼良为娼”的,反而在市场化大潮下风生水起。
把这个逻辑扩散下,大家就能发现到处都是,当初跟着马道长出来混的“阿里十八罗汉”,在当时也都属于进不了体制的二流水平,也就更出不了国了
再往远拉一下,史上最奇葩的团队,应该是刘邦团队,刘邦团队起家是他们沛县流氓团伙,队伍里最牛逼的一个是萧何,萧何是干啥的呢?县城里管库房的大爷。还有个任敖,也是他们沛县7人功臣集团之一,起家之前是个县城看守所所长。
至于樊哙,杀狗的,逼格非常低。汉朝史书里为了强行美白,说是刘邦是个流氓,但是吕后家还不错,吕后嫁给刘邦是因为老丈人慧眼识珠。问题是吕后的妹妹嫁给了屠户樊哙,也是因为老丈人慧眼识珠?可见吕后家也非常扯淡,正经人谁会把闺女嫁给杀狗的屠户和街溜子啊。剩下的夏侯婴和周勃这俩以前一个是出租车司机,另一个是搞丧葬嫁娶吹唢呐的。
这么个团队,在后来的惨烈的搏杀中,一直耗到了最后,队伍里每个人都成了一方诸侯。
说这个不是幸存者偏差,事实上大家围观一下,大部分成功的团队都是这样,往往都是这种二流团队,在搏杀中前进,在残酷的竞争中成长,经历变成经验,经验再变成策略和心智,反复迭代,普通人在这个过程中也能爆炸式地迅速成长,猛人会迭代式地成长得更快。
反过来,最牛逼的人才去了稳定的环境,做螺丝钉性质的工作,很快就“螺丝化”了
早期去往海外的人才,基本进入大公司这样的稳定环境变螺丝或者搞科研了
其实观察下现在的情况就能看出来,国内最优秀的毕业生,往往也倾向于去大企业上班或者去科研机构,这些机构最容易把人练成螺丝钉。前些年的海外和现在的中国差不多
系统在上升期伤亡大,但是容易涌现英雄,这些英雄的初始条件比较差,但是环境把他们逼成了神。
也就是说“强人”本身是流动的,大学毕业那会儿可能你非常牛逼,但是毕业后多年从事低挑战低烈度工作,大脑皮层慢慢固化。在所有固化里,最可怕的其实是“大脑皮层”的固化,人慢慢开始变得保守,不再冒险,不再尝试任何可能性,否定认识范围之外的一切。
在系统的稳定状态,大家更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尽量少去冒险,但是这个过程会消磨人的激情,锁住人的进取心,最终变得只在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也就是说,环境和个人是一种相互进化的关系,上升期的环境会塑造强人,强人会推动环境进一步上升。这也是为啥看着优秀的人走了,组织只要还在前进,“前进”本身会塑造强人。
在好的环境里,高手能持续涌现出来,而且是源源不断地涌现。
红军早期优秀将领在一轮又一轮残酷的斗争中伤亡极大,比如经常说的黄公略(“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就是毛主席给黄公略写的,前后总共写了三首)、王尔卓(他死后,林彪接替了他)、伍中豪、寻淮洲,他们都是我军里冉冉升起的将星,都早早就阵亡在了沙场上。
但是伤亡了一批,就能顶上来一批,到最后组织挖掘出来了粟裕这样不世出的奇才。

天朝一直都是海选模式
全世界的教育体系分成德国模式和英国模式。
德国模式强调的是每个人均匀的受教育权,把所有人都强制塞学校去,大家用同一套教材。
这种模式的毛病就是成本巨大无比,因为既然国家要求每个人都同等接受教育,就对应巨大的教育支出。这种模式整体不太关注学生个性什么的,强调的是训练和选拔。有点像部队,每个人都得达成5公里23分钟这个水平,管你行不行,不行也得行,后发国家基本是这种模式
这种模型认为人生是个大长马拉松,你跑得快耐力强,你就可以脱颖而出。如果耐力实在不行,那也跟着跑几圈,总比不跑强。
此外还有个英国模式,强调的是“释放”,也就是说,如果你是天才,很快就会脱颖而出,如果是头猪,那就像猪一样圈起来,强调的是个性和自由。这种模式认为人生就像一栋摩天大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你也不用焦虑,做你自己就行了,如果是一头猪,想做天才也做不了不是?
少一些焦虑,多一些从容。
很明显,第一种模式适合改善社会整体土壤,后发国家的最爱。尤其适合工业国,这类国家需要大量的有一定科学基础的人口。
第二种适合培养天才,领先国家比较喜欢。这也跟欧洲古代培养神父的模式有关,欧洲那边跟大清似的,选几个脑子好的去学校抓学习,而不是大家一起学
德国建国非常晚,大清同治九年才完成统一,要奋起直追,他们这种模式对世界影响极大,东亚国家基本是德国模式
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如果人口基数大,会选拔天量的优秀人才来,而且源源不断
某种程度上讲,我国当初顶着巨大的财政压力采纳了德国模式,也为后来的一切打下了基础,中国年轻人的识字率和科学素养在全世界范围内算高的。我们旁边的那个邻居印度,还有好几亿文盲,具体多少,印度自己也不太知道,有种说法是2.6亿,你们随意感受下。
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培养了巨大的人才库,毕业后到市场上搏杀,自然会进化出新一批的顶级人才。
而且大家说起来人才,第一反应是科学家,这个就狭隘了,相比较科学家,更重要的是企业家和政治家,如果技术转变不成市场需要的东西,往往一文不值,前苏联一直都有这个问题,而美国这边经常可以偷来苏联的技术然后在市场上卖掉,这时候美国发达的市场就起了大作用。
中国现在在商业和政治层面并不比西方弱,科技方面还弱一筹,主要也是中国之前主要的问题不是创新,而是先追赶。就比如你得先吃饱,然后谋求富裕,等钱充足了,再搞点别的,争取领先什么的
中国大概在2008年之后的形势慢慢好起来,这几年开始布局未来,从近几年的相关统计数据也能看出,我国和美国在科技方面的投资马上就要持平了。
这也是为啥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博士在美国学完后回国发展。

事情正在起变化
早期,也就是上世纪90年代到2010年左右卖掉房子跑到国外的,混的特别好的非常少,大部分开出租车,搞个超市,混得好的搞个施工队,或者做家庭医生(台湾同胞多一些),移民中介,房地产经纪人(主要卖给华人),反正海外华人多,需要大量的人相互伺候。
这几年国内互联网大爆发,一些脑子好的华人在海外模仿国内搞“野生APP”,比如“野生滴滴”,“野生饿了么”,这部分人里有些搞成了,过得还不错,其他人也就那样
国外,尤其是北美,有个明显的优点,就是人少,所以你在国内钓鱼经常啥都钓不到,到了那边一挥杆就能钓到,说不定还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有这方面天赋。环境好的一塌糊涂。
那边也有个明显的毛病,也是人少,很多生意没法做,这也就进一步限制了发财之路。如果大家跟我一样经常跑海外,就能看到,美国和加拿大以及欧洲那边,华人女性当超市和商场售货员的非常非常多。
男性在发达国家做买卖的话,基本停留在中餐馆、超市、施工队,后来把这些行业都给搞内卷了。
听到最残酷的一句话说:这些移民的人在国内的时候买东西消费都是不看价格牌的,去了那边多多少少都抠抠搜搜的。那边赚钱通道少,迟早坐吃山空,所以大家都得悠着点。
这个过程中通过留学出去的,经常是读完博士留在美国的,混的基本都不错,这些人本来就是我国的精英阶层,他们在哪都不会太差,但是爬上去的也非常少,有玻璃天花板一说,混到中层的比较多,混到上层的非常少。经常是一眼望到头的职业生涯。
在2010年之前,出国的人绝大部分还是希望留在国外的,回国的往往是没法留在国外的。
我去年去法国,认识个妹子,2000年左右北大中文毕业,后来去法国留学,当时宁愿待在法国卖香水都不回国,这个工作大概两三千欧,购买力差不多六七千人民币吧(不能直接用汇率换算)。
倒也不是要对别人的选择说三道四,不过一起的那几个年轻小孩都说如果要是留在法国,必须得比国内的收入高的多的多才行,比如他们在国内两万收入,在法国得一万欧以上才行(法国一万欧绝对属于非常高的高薪了),以弥补离开家的痛苦。
在2010年之后,发生了很大的分歧,留学生内部分出来了“回国党”,他们是坚定要回来的,出去就是为了回来,出去的目的就是镀金,将来要回国上班,而且这类人越来越多。
自费出国留学的人里,80%是要回来的。美国那边的博士回国少一些,我之前不知道在哪看到一个数据,说是80%留在美国了,只有20%回国,不过整体呈增长趋势,每年增长20%左右
更重要的是,国内慢慢地有了承接他们的条件。我以前认识一个美国的生物博士,他跟我说他2004年毕业的时候国内没有一个能给他工作岗位的公司,只能去大学,不过那时候大学对这个专业也不是太重视,所以就留在美国制药公司了。
现在国内的研究条件慢慢开始变好,也有了更多的商业公司能给这些研究型人才接盘,研究经费也越来越充足,这个趋势非常明了,相信越来越多的人才优先选择国内。
不过话又说回来,博士相关专业除了少数几个跟市场匹配外,也就是研究方向正好和公司利益相匹配,就会出现新闻里上百万雇佣一个博士去公司搞研发。正常情况下,博士们都得去大学什么的,以至于现在很多领域是过剩的
这也是为啥越来越多的博士出去做科普,我跟某科普大V关系不错,经常开他玩笑,他以前就是中科大少年班的“神童”,后来也不再做科研,去搞科普了。

回头再看,所有的困难,都是奖赏
中国以前是追赶态势,所以对创新要求低一些,有工程师和企业家就足够了。
今后慢慢还是要往“引领创新”方向发展,创新不是以前那种拍脑瓜灵机一动,而是持续的研发和不断做技术突破。
几个知名的大公司,基本都在高薪雇博士们搞“预研”,也就是技术储备,今后估计越来越多的大公司也会意识到这一点。只有大家都开始花钱去投入研发,才会有需求,人才回国才有地方去,不然就算想回国也没地方去。
天朝后续想持续发展,也只能走这条路,而且扩大研发还有个好处,增加高收入技术工人,有钱人的钱大部分都消费到海外或者在国内买资产了,而只有年入十万到三十万这个阶层的人才能带动内需。
这个意义上讲,今年被各种卡脖子,长期看来可能不是坏事,至少打消了一部分人的幻想,从学界到企业,今后都得有自力更生的决心和行动。
六十多年来,国家就这么摇摇晃晃、险象环生,但是,就这么走过来了,就像有一句鸡汤文说的:回头再看,所有的困难,都是奖赏。(来源:九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通达信专业版破解版|通达信专业版破解版Level2破解mpv ( 晋ICP备19002725号 )

晋ICP备19002725号

GMT+8, 2024-11-24 10:39 , Processed in 0.07999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X3.4

© 2021-20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